中药综合中医诊断基础第三节nb

上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中医诊断基础四诊(切阵)

欢迎各位朋友留言给我更好的建议哦

9月9日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

第三节辨证(上)

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然后概括为完整的证名的过程,是认识疾病,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本节重点介绍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它能把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分别概括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再进一步归纳为阴证、阳证两大类。

(一)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一般而论,身体的皮毛、肌腠在外,属表;血脉、骨髓、脏腑在内,属里。

1.表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2.里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于里证的范畴。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和里证的鉴别

表证和里证的辨别,主要是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4.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表里证可以相互转化,即由表入里或由里出表。

凡病表证,可因机体抗邪能力下降,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误治、失治等因素,导致表邪内传入里。某些里证,也可由于治疗与护理得当,机体正气渐复,或因某些邪气的性质,导致病邪由里出表。

(二)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寒热是辨析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

1.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常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塘,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以阴寒内盛或阳气不足为主要病机。以恶寒喜暖、制冷踡卧、面色?白、分泌物及排泄物清稀、舌苔白滑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2.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常见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以发热、恶热喜凉、面红、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3.寒证和热证的鉴别

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临床常见证候的寒热属性分类如表2-44。

表2-44

临床常见证候的寒热属性分类

常见证候

寒证

热证

寒热喜恶

恶寒喜温

恶热喜凉

口渴

不渴

渴喜冷饮

面色

面白

面赤

四肢温凉

手足厥冷

手足烦热

大便

稀溏

秘结

小便

清长

短赤

舌象

舌淡苔白

舌红苔黄

脉象

脉迟或紧

脉数

4.寒证和热证的关系

寒热证可以互相转化,由寒证转化为热证,是人体正气尚盛,寒邪郁而化热;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邪盛正虚,正不胜邪。

(三)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1.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各种虚证表现不尽一致。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临床以表现为正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为主要病机。

2.实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实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临床以表现为邪实而正气不虚,正邪剧争为主要病机。

3.虚证和实证的鉴别

虚实证主要可从病程、病势、体质及症状、舌脉等方面加以鉴别。临床常见证候的虚实属性分类如表2-45。

表2-45

临床常见证候的虚实属性分类

常见证候

虚证

实证

病程

久病

新病

声息

声低息微

声高气粗

疼痛

喜按

拒按

舌象

胖嫩,苔少或无苔

苍老,苔厚腻

脉象

无力

有力

4.虚证和实证的关系

疾病的发展过程,就是邪正相争的过程。因而虚证和实证之间,可以出现相互转化,如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实证多因失治或误治,损伤人体正气而转为虚证;虚证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痰、食、血、水等凝结阻滞,成为因虚致实。

5.虚实和表里、寒热的关系

虚实证常通过表里寒热证表现出来。临床上有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热、实热、虚寒、实寒。

(四)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

阴、阳分别代表食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性质、证的类别以及临床表现,一般都可以用阴阳进行概括或归类。可用阴证与阳证概括其他六类证,即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故阴阳两纲可以统率其他六纲而成为八纲中的总纲。

2.阴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面色?白或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畏冷肢凉,倦怠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塘,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阴证以见寒象为辨证要点。

3.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或壮热,面红目赤,心烦,躁动不安,语声高亢,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尿少色黄而涩痛,舌红绛起芒刺,脉实、洪、数、浮、滑等。

阳证以见热象为辨证要点。

4.阳证和阴证的鉴别

一般来说,凡急性的,兴奋、功能亢进、明亮的均属阳证;凡慢性的,抑郁、静而不燥、清冷、功能衰退、晦暗的均属阴证。

阴阳本身的病变,即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病变,还有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等证候。其中亡阴亡阳,均属于疾病过程中的危重证候,均有出汗的症状。但亡阳汗冷而淡,亡阴汗热而黏。

下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中医诊断基础第三节辨证(中)

大家敬请期待,感谢朋友们的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wh/12243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