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时养生原理三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一年之中阴阳相移寒暑更替,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则形成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六淫”侵袭人体,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通常“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强盛,对外邪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可遇邪而不受,或受邪而不病。倘若正气不足或邪气过强,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限度,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人的生理功能会受到不同季节的影响。因此,善养生者,既应“依时而摄养”增强体质、保护正气,亦应适时“避其毒气”,使机体“得免其夭枉”之灾。《灵枢·四时气》说:“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春、夏、秋、冬四季皆有当令的时邪,应主动加以防护。如冬春季节人体肺卫功能低下,风寒、风热之邪易乘虚而入,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可戴口罩,以防邪侵;江南梅雨季节或长夏季节脾胃功能呆滞,湿热之邪尤易侵入,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可过食生冷瓜果,防患于未然。对不同季节的瘟疫病患者要加强隔离,阻断邪气的传播。我国早在秦代就有集中收治麻风患者的“疠所”。在晋代,对大臣家中有传染病嫌疑时,有百日之内不得入宫的规定。同时,可用各种消毒避邪的方法祛除病邪如药物烧熏、佩戴药囊、药液洗浴或预服药物等。五月端午时节,天气渐热,南方各地更是湿热渐盛,自古就有插艾叶、菖蒲辟秽逐邪、驱蚊蝇虫蚁的方法。此外,尚有许多生活细节,亦是养生避邪以防病的经验,如《养老寿亲书》告诫:“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老老恒言·防疾》说:“酷热之候,俄然大雨时行,院中热气逼入于室,鼻观中并觉有腥气者,此暑之郁毒,最易伤人……须速闭窗牖,毋使得入…再如冷水泼地,亦有暑气上腾,勿近之。“石上日色晒热,不可坐,恐发臀疮。”均强调了避邪防病的重要性。

中医病因学不仅认为四时外邪是患病的原因,还提出七情不遂、饮食不节、劳作不当、房室失度、药补失宜等内因皆可致病。所以,四时养生防病也包括避内因所伤。如春夏木火之属,易见心肝火旺,或见眩晕、情绪激动,或精神及心理疾病发作,或见失眠、焦虑,养生宜注重舒缓情志,宁心安神,可选择听轻柔音乐、饮花茶绿茶、郊游等方法;秋冬金水之属,若遇寒冷阴雨持续,日照偏少,易见心情抑郁,养生宜注重加强运动,鼓励多参加群体活动,或可选择听交响乐、饮红茶等方法。再如,夏季过食寒凉易伤脾胃阳气,秋冬则易患腹泻;冬季过食酒肉及厚味,易致热毒或湿热内生,春夏易患疔疮肿毒,所以养生亦应注意时令饮食的合理变化。此外,劳作、房室、进补四季皆有不同要求,应按时按规律进行调整。如男女之欢,古人谓其为“阴阳自然之道”。春夏季万物生长繁茂,交合可略多;秋冬万物收敛闭藏,交合则应减少。若不循所常纵欲、强作,则必损其正气,导致疾病发生。至于药食进补,则应注意春秋“平补”、夏季“清补”、冬季“温补”,不可妄补而致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acs/12342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