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崩漏要不要艾灸
真氣堂“腊八节”回馈
凡于1月20日(腊八节)当天进店患者
均赠送防疫香囊一个什么是崩漏崩漏实际是指女性不正常的经血,即不在行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为特征,前者为崩,后者为漏。等同现代医学的无排卵性子宫异常出血。
艾灸是取其艾叶的生温、纯阳之性,点燃后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通过对穴位的刺激、经络的传导达到散寒除湿、消瘀散结、温补脾肾的一种温阳外治法。
现代医学认为崩漏是由子宫内膜增厚或子宫肌瘤引起的宫腔出血。中医则认为主要是由冲任受损,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泄失常所致。
崩漏原因1、妊娠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致使脾肾两虚,统摄无力引发崩漏。
2、大病失血或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脱,精血双亏,冲任失养引发崩漏。
3、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或气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致使崩漏。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提到“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宫络相火,故血而走崩。”所以医家认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以热为本,这样的话肯定不适合艾灸,这不火上浇油嘛!然我们在临床多见因虚致崩,尤其是脾气虚。譬如一患者因小产致崩,患者平素脾胃虚弱,又因术后正是气血不足之状,脾不统血,血不归经,血出日久,气随血脱,则出血时有时无或时多时少,故要养血止血,健脾益气,那这样的病案我们首选就是灸,因为灸法就是温补大法。
《丹溪心法》提出治崩三法:塞其流,澄其源,还其旧。翻译就是,先止血,再求因治本,最后调理善后补血。
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止血而止血,避免造成闭门留寇(瘀血)之患,我院对初诊患者一般是先给予汤药和自制止血贴治疗,后复诊时根据患者当下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艾灸方法。所以中医博大、不可复制的就是“辨证论治”,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根据患者的血量、血色、血质结合全身症候辨明寒热虚实。千万别见到瘀块就认为是血瘀实证,有可能是患者脾气弱,正气欲止血而不能,血离经则凝聚成块为瘀血。也别听到患者说头晕疲乏,面色苍白,唇白舌淡就认为是虚证,崩漏量大或日久都可造成贫血之象。
崩漏并发症1贫血出血量大或淋漓日久可使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脉细等等贫血之象。
2虚脱疾病来势凶猛,出血不止,使患者出现神昏、汗出、气短喘促,甚则四肢冰凉危重之症。
3邪毒感染患者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伴有腰痛,带下粘稠,伴有口渴烦躁,大便干,小便黄,苔黄腻,脉细滑。
为防止崩漏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偶有阴道少量出血,我们也要重视并及时给予治疗。
谈昇院长师承学生、真氣堂女针推科主管医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高级按摩师、高级灸疗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校,学习并从事中医临床治疗十余年,年起跟随谈昇院长及马延红老师系统学习中医六经辨证思想及传统灸疗的临床应用,善于运用多种灸疗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疾病,年治疗量多人次,对灸疗的运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学术认知。
张丽霞大夫
有较深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灸疗理论功底,尤其擅长运用温针灸、麦粒灸、雀啄灸、罐灸、艾塔灸、铺姜灸等治疗宫寒痛经、周身关节冷痛、胃脘痛、恶寒怕风、产后体痛、鼻炎、风湿等各类虚寒性疾病。
-END-
瑞/草/扶/正/气憩/神/养/全/真
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acs/123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