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闲聊之老师
文
水波
近期先后被好友拉入了两个交流群,由于新来乍到的,彼此都不太熟,群友都称我“老师”,一下子感觉自己似乎档次高了许多,后一细想“老”是老矣,“师”则尚有欠缺,因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语,对照自身,“传道”高不可攀,“授业”谈何容易,“解惑”则有时倚老卖老喜欢摆一些自以为是的观点,不知是否算“解惑”。
后又慢慢留心“老师”这个称谓,感觉有许多场合许多人都在用,称谓的适用面也确实有点广啦!
单位里新入职的年轻人,对有点资历而无职务的或不知是什么职位的前辈,在把握不准时,会统一以“老师”称谓来应对。这确实也可行,老同志们感觉小年轻比较虚心,情商还可以,听了舒服便会乐意对其多指点帮助一下。
文化氛围浓郁的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等,较多以“老师”称呼上司和前辈,一般感觉颇让人受用的,也频频在使用。
另如有人在某一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正确知识和指导,有一定的能力,也往往会被称“老师”,这样的称呼能很恰当地表现出大家对其能力和学识的认可与尊重,肯定会受欢迎。还有在文化行业工作的各类演员、各种角色,往往也都会被称为“老师”。
当然,唱歌跳舞也好,唱戏也罢,都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文化的,称唱歌跳舞唱戏的人为老师,倒是也合情合理。
“老师”一词以前是对学校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应该是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后来,人们慢慢地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了,明清以来,一般是称为“先生”的。
据说在19世纪末,“西学”入中国,在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这样,并一直沿用至今。而“先生”一词除成就特别高的女性外,基本以称男性为主,“老师”则中性了,无论男女都可称。
“老师”的称呼,有时好像感觉蛮微妙的。医院,病人喊某医生某主任不会有错。但对护士也称某医生的话,尽管往高处叫了,我估计被叫者内心也不一定非常舒服,年轻资历不够的护士听了可能会感觉你在调侃她!也可能会认为你的文化程度不怎么高,社会阅历不太广,称谓的适用不够精准。
我觉得大部分人对护士称“老师”较为妥当,特别是对有一定资历有职称的护士最合适的称谓是“老师”,这样听者舒坦,喊者自然。
然而,有些年轻人把某些特定角色称为“老师”,总觉得怪怪的。如他们对东邻那位AV女郎称“仓老师”,我怎么琢磨都想不出为何会对她用这样的尊称!似乎感觉“老师”称谓的行情有些被普遍化大众化,或者庸俗化低级化的趋势!不知各位“老师”是怎么看的?
实际上“老师”有许多别称,根据不同需要也会经常使用,而且不会让人误解。如:“先生、园丁、蜡烛、春蚕、春雨、人梯、孺子牛、人类灵魂工程师”等等。
说到底“老师”是给人知识的,是让人尊敬的,是我们这个社会里被感恩有地位的一个群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zs/123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