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文浅议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药医治

原创论文浅议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药医治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泄泻;中医药,西医药;温补;健运;医治

婴幼儿腹泻是以小儿大便便质淡薄乃至如水样、便次增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祖国医学则归于泄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发病。近年来虽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渐下落,但依然是婴幼儿时期重要的死亡缘由之一。所以依然有延续研究探讨的必要。

1.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常规认识及医治

婴幼儿腹泻多发生于2岁以下,1岁以下者可以占到一半乃至更多。现代医学认为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由多病源多因素引发,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以感染性更加多见。随着西医药诊疗水平的提高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虽已明显下降,但依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和重要的死亡缘由。现代医学认为,婴幼儿腹泻与以下因素有关。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比较差,而供给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需求又比较大,所以消化系统负担比较重,所以更容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的情况。另外,小儿机体防御抵抗能力差,人工豢养时食品和食具的污染,会增加此病的发作概率。而肠道的感染可以由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发,其中以细菌病毒多见,而病毒特别多见。另外气候的变化腹部受凉等因素亦可致婴幼儿腹泻产生。在婴幼儿腹泻医治上,除饮食和护理等常规处理以为,主要是液体疗法、控制感染和对症处理[1]。检索婴幼儿腹泻西医药相干最新文献,在病因学认识上,依然是认为,病毒感染占比较大,以轮状病毒常见;细菌感染次之,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且夏季患儿细菌感染者多于秋季[2][3];在医治方面,基本上也都是抗炎、抗病毒、肠道菌群调剂和粘膜保护对症处理等医治[4][5][6][7],和传统的认识相比,均没有明显进展、变化。

轮状病毒可致腹泻

在祖国医学,婴幼儿腹泻归于泄泻范畴。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易感外邪或乳食所伤,致使脾胃运化失司而发泄泻。常见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衰弱、脾肾阳虚。而针对以上病因,确立了疏风散寒、消积导滞、清利湿热、健脾益气、温肾补脾诸法,分别以藿香正气散、保和丸、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汤为主方医治[8]。查阅中医药医治婴幼儿腹泻的最新资料,健胃消食[9]、醒脾和胃[10],包括吴茱萸盐敷腹[11医治腹泻等方法,基本上仍不脱以上认识,临床研究基本上还是传统医治方法的延续。

2.温补健运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通过以上西医药的传统认识和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的叙述,其实好容易就能看出来,在小儿腹泻的医治上,西医药的长处最主要的就在于液体疗法和对症处理。由于小儿腹泻其实大部分和病毒感染相干,而西医药目前行之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实不多,所以对因的医治是欠缺的。而且由于用来恢复消化功能的药物也不多,所以在小儿腹泻的医治上来讲,中西医确乎各有所长,而中医药仿佛更有优势。

从2百多年家学渊源浸润和近2十年临床医治体会动身,笔者一直认为,在祖国医学,中医的辨证分型有很多时候是为分型而分型,因此略显机械。而后学晚辈如果不能掌握辨证论治的精华而加以灵活应用,非常容易遭到这些略显机械分型的制约,认为临床医治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分型而进行证治。就如以上检索到的资料,基本上都是从单一证型动身的单纯证治。这明显不符合临床实际。由于在临床上,证型相兼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换言之,病在先而且变化无常,所以,证型之辨和药味之变当是常态。胶柱鼓瑟难以适应疾病变化,想产生满意的疗效也很困难。可以说中医灵活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但长短相依、利弊难分,也正是由于变化多端使中医非常不容易学习掌握。所以笔者在几近所有疾病的医治上,一直都在探索一种相对易于掌握传承的医治方法。那就是,从最基本的病因病机动身,在一个基础方之上,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遵守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进行切合疾病实际变化的药物灵活调剂,以期到达既执简驭繁,又符合辨证论治、3因制宜,而且疗效确切的目的。此文对小儿腹泻医治的证治探讨,依然基于此出发点。

小儿时期的基本生理特点是形气未充、脏腑未盛的“稚阴稚阳”是毋庸置疑的。《灵枢·逆顺肥瘦篇》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小儿药证直决·变蒸》也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至《温病条辨·解儿难》则总结小儿的特点为机体柔嫩、气血未足、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无疑,以上的论述其实就是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钱乙语)的缘由所在。而小儿又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脾胃虽为“后天之本”,但以还没有健全的运化功能而输布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量水谷精微,所以常常受病,此即为“脾常不足”的道理。具体于小儿腹泻,历代医家亦多有认识。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中有小便与利关系的论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泄论》认为“久因成冷,脾胃衰困,恐变脾风发痫,宜以药防备而温养,补助脾胃”;《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认为“凡泄泻肠鸣腹不痛者,是湿,宜燥渗之;饮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宜温补之。腹痛肠鸣泻水,痛一阵泻一阵者,是火,宜清利之。腹痛甚而泻,泻后通减者,为食积宜消之,体实者下之”。而《古今医统。幼幼聚集·泄泻门》则干脆说“泄泻乃脾胃专病”。

名贵中药人参

现代医学也认为,小儿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不健全易患某些疾病。如肾功能较差,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快所以代谢旺盛,对对能量的需求量大,尤其是蛋白质和水等营养物质,但消化道功能不够健全,这类矛盾造成了小儿易营养缺少或消化紊乱。另外,从免疫功能而论,小儿包括皮肤和粘膜屏障功能均薄弱,淋巴系统的防御功能也不完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也不健全,所以整体的免疫能力比较差。IgM不能通过胎盘输送至胎儿,所以新生儿IgM水平很低,容易被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半岁以后的小儿比较容易出现。虽然新生儿通过被动免疫可以从母体取得IgG抗体,但5个月左右会逐步消失。主动免疫虽然随年龄增长免疫性能逐渐趋向成熟,但要到3岁以上孩子体内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才能逐渐接近成人,至8岁左右,免疫系统功能才能和成人大致相当。这就能够很好解释为何婴幼儿腹泻多发生于半岁以后、2岁以下,且1岁以下占比较大。

比较以上中西医认识,应该说有许多相通之处。总之,就婴幼儿腹泻(泄泻)而论,“形气未充”(免疫力低下)、“脏腑未盛”(消化功能薄弱)是最基本的病机(病理生理)。而从以上祖国医学历代各家的认识讨论中,对泄泻,笔者认为可以阴证、阳证二分之。有热象者归泄泻之阳证,另外则统归于泄泻阴证。从临床实践来看,泄泻之阴证,比例远远要大于阳证。另外,即使泄泻初起为阳证,但由于小儿“稚阴稚阳”“易热易寒”的特点,略有迁延,亦会出现衰弱不足之泄泻阴证表现。所以,基础方应以温补健运为主要医治方向。即使泄泻之阳证,由于芩连之类寒性药物的使用,基础方补而扶正、健助运化的功能仍在,而温性已随寒化,仍不失中医辨证论治之圭皋,所以依然是确切可行的。

3.证治方药

综合以上认识,笔者以温补健运为主要医治方法拟定基础方,根据病儿具体症状,辨证加减药物医治婴幼儿腹泻。

4.1自拟基础方组成:人参g砂仁g炒山查g

4.2加减变化:各药用量均需根据小儿年龄和体重灵活变化。便色发青、哭闹不止者加肉桂g;泄泻清稀、夹杂泡沫甚或恶寒发热、苔白腻者加藿香g;食后则泻、夹杂奶瓣、不思乳食、舌淡苔白者加白豆蔻g;嗳气酸馊、苔腻者加炒莱菔子g。粪黄而臭或夹黏液、小便短黄、苔黄腻者加黄芩g黄连g。久泄不止、完谷不化、面色恍白、舌淡脉细弱者加制附子g。

4.3煎服方法:每剂两煎,煎煮min,每煎取汁30ml左右,逐日服次。斟酌小儿特点,为便于接受服用,可酌加红糖少许以调味。

砂仁健脾开胃

4.4方药分析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此处用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说“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慌、除邪气”,《名医别录》说“(人参)疗肠胃中冷、亲信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日华子本草》也说“(人参)调中治气、消食开胃”,《主治秘要》更是说“(人参)补元气、止泻、生津液”。所以,从腹泻小儿“形气未充”(免疫力低下)、“脏腑未盛”(消化功能薄弱)这两个最基本的病机方面,人参都可堪为君。

砂仁辛温,归脾、胃,气味芳香有化湿行散之功,入脾胃而善理脾胃气滞,可温中暖脾胃、化湿下逆气、宽胸膈、除呕逆。《药性论》言其“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本草纲目》说“(砂仁)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张元素也说(砂仁)治脾胃气结滞不散。所以此处用为臣药,主要冀其尽速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山查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能健脾开胃促消化消食积,治痞满、泻痢、肠风、小儿乳食停滞。《日用本草》言其“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滇南本草》说“(山查)消肉积滞,下气”,《本草纲目》也说“(山查)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滞血痛胀”。所以此处施用1为加强砂仁恢复脾胃运化功能,1为制约人参中满之副作用。

诸药适用,希望正气充盛,运化得复,则泄泻之疾自愈。

4.典型病例

杨某,男,10月。年10月27日不明诱因出现腹泻,大便水样,一日十数次,哭闹不止。因患儿医院儿科护士,遂住院使用西医药医治。经治2周,症状基本无改良。患儿母亲实在无计可施,医院儿科医治。行前咨询,笔者建议其暂服中药视察疗效。时见病儿精神委靡、常常哭闹,大便水样,夹杂奶块略发绿。以温补健运为法,处方以下:人参2g砂仁2g白豆蔻2g炒山查3g肉桂1.5g。两副相混,煎2次分4次服,每天服四次。因为时近傍晚,嘱其煎后即服,至晚十点左右服第二次,第二天起床服第三次,中午四次服尽。第二天上午8点上班患儿母亲即来门诊要求取药,述患儿服药以后整夜安睡,未再腹泻。效不更方,上方减肉桂为1g,2副仍如前法服用。尽剂停药,患儿食饮已复常。

5.小结

婴幼儿腹泻,虽然中西医学俱有深入研究,但由于中医在“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抗病毒)和健脾和胃(恢复消化功能)方面的优势,所以有必要延续探讨加以提高。而从笔者的临床视察看,以温补健运为主要医治方向,根据病儿具体症状,辨证加减药物医治婴幼儿腹泻,疗效是满意的。

参考文献

[1]左启华.儿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田永波,刘颖,余益萍等.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病原体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12(2):-.

[3]魏艳静.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2(10):-.

[4]黄建华,朱友全.呋喃西林、利多卡因、强的松溶液保存灌肠医治小儿腹泻的疗效视察[J].中国实用医药,,9(3):-.

[5]王文安.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在防治婴幼儿腹泻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8(14):-.

[6]王小菊,王彩英,赵永平等.双歧杆菌联合蒙脱石散医治婴幼儿腹泻例疗效视察[J].中国医药指南,,12(8):-.

[7]胡连莉.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磷酸铝凝胶医治48例婴幼儿腹泻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8(13):-.;

[8]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许淑新,王建东.健胃消食口服液佐治婴幼儿腹泻60例疗效视察[J].中国伤残医学,,22(5):-.

[10]马素红.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医治婴幼儿腹泻疗效视察[J].中国实用医药,,9(29):-.

[11]古丽玲.吴茱萸敷腹医治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J].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2(13):-.









































白癜风遮盖液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zs/10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