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劳逸结合养筋骨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五劳”即五脏劳损,即心劳、肝劳、肺劳、脾劳、肾劳,指由于过度劳身与劳心所产生的种种疲劳状态。
1.久视伤血指长期用眼容易使人患近视或某些眼病。中医认为形诸外必本于内,眼睛的损害并不单纯是眼睛有病,它还反映人体内部血分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导致视力疲劳,伤血耗气,产生脸色苍白、头晕目眩、眼睛干涩等症。
2.久卧伤气指长时间没事躺着也会闹病。唯是闲人多生此病,这是因为闲乐之人,不多运动气力,饱食坐卧、经脉不通、血脉凝滞使然也。意思是闲散之人,吃饱了就坐着、躺着,经脉难以疏通,气血凝滞不行,不仅肢体筋肉关窍之气渐趋衰弱,而且还可累及内在各脏腑之气,引起一些气血不足的表现,如精神委靡、身倦乏力,或食少纳呆、饮食不振,或动则心悸、气短、汗出等。
3.久坐伤肉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则脾气不健、胃纳欠佳、水谷精微难以运化传输,从而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人体皮肉失于滋养,使肌肉松弛,四肢倦怠,机体软弱无力。久坐不动,气机运行、血液流通受阻,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冠心病、腰肌劳损、痔疮等疾病。坐一段时间之后,应当站立或者活动一会儿,可促进躯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相应地疏通经络,调剂平衡,减少疲乏,清醒大脑,保护身体健康。
4.久行伤筋适当地走动或散步,可以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体免疫力。但行走的时间长了,就容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筋键组织受到扭伤或劳损,这也就是为何人走路多了会酸痛、疲乏的原因。所以,走路也要注意休息,走一会儿休息一下。
5.久立伤骨就是说老是站着,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可使部分组织、细胞的营养失去均衡调和,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久立不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便会引起腰痛、腿软、足麻。长久站立,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或导致某些骨骼关节发育畸形或活动障碍。
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协调。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一是劳身、劳心要适可而止。即“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无论身或心,都要使其有所劳,但必须适当,不能过度,适劳有益健康,过劳则损伤身心。
二是劳逸结合。如古语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紧张,弛是松弛,二者适当配合,便不易产生疲劳。孙思邈说:不欲其劳,不欲其逸。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三是重视睡眠。古人说:“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遵循“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规律,充足的睡眠既可以预防疲劳,也能够消除疲劳,从而对养生有利。
医院治未病科主要以针刺、红外线、中药涂擦、艾灸、雷火灸、超短波、微波、中药熏药、推拿、磁振热、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法,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舒筋理气、放松肌肉等目的,以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疾病。
-232791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ys/123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