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少语言养真气专家详解l
少语言养真气专家详解“七气”养生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晓君
“人之生,气之聚也。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意思是说,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有防御疾病、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若没了气,人将无法存活。
“气”为人之本,流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防病健体、延年益寿的一大法宝。宋代养生大家陈直曾在《寿亲养老书》书中总结出一套与“气”相关的“养生七诀”,即“一者少言语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古人之法,至今适用。《生命时报》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晓君为您详解“七气”养生。
少语言,养真气。真气又叫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各个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都要靠真气来推动、激发和温煦。说话过多,人处于亢奋状态,气血上冲,代谢加速,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容易疲乏无力,气短没精神,中医称之为耗气伤神。李晓君表示,少言养生,就是不能随意让肺气耗散。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一天到晚不停地说话。
戒色欲,养精气。《黄帝内经》记载:“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密切相关,因此,保精护肾是强身的重要环节。李晓君表示,精乃肾之主,纵欲太过,伤肾精,耗散精气,进而伤及其他脏腑,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促人早衰或短寿。因此,节欲养精是养生一大原则,切不可房事过度。
薄滋味,养血气。薄滋味是指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肥肉、辛辣、油腻等肥甘厚腻的食物。饮食过于追求“重口味”,容易导致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不利健康。李晓君提醒,清淡饮食并不是不吃肉,而是食物的选择和摄入要尽量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
咽津液,养脏气。古代养生家常把唾液称为琼浆、甘露、金津、玉液,认为“津”是延年药。“古人造‘活’字,告诉人们‘舌旁有水方能活’。”
李晓君介绍,津液指的就是唾液,是人体的精华。口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达多种的蛋白质,可以消炎、固齿、助消化。中医认为,津液还有灌溉、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李晓君建议,大家平时可尝试“吞津”法养生:用舌头舔唇、齿、上颚等部位或在口腔内搅动,待口水增多,在口中鼓漱吸吮后,再慢慢咽下。
莫嗔怒,养肝气。肝调节人整体的疏泄功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促进其他脏腑气机正常升降的基础,也是维系精神情绪正常的关键。中医认为“怒为肝之志”,经常发怒会导致肝气持续处于上行状态,肝气上逆,同时血液随气上逆,造成肝郁不疏。李晓君表示,情绪与“肝火”关系极为密切,不良的情绪刺激会导致肝脏损害,而肝脏损害又会加重情绪失衡。若要肝气顺达,疏泄正常,就要“克嗔戒怒”,防止过度的情绪波动,学会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周遭的人和事。
美饮食,养胃气。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功能好,吸收充分,供应到人体各个脏腑器官,血液津液的物质就充足,人体生长就旺盛,生命力自然强大。如果脾胃功能差,吃啥啥不香,机体得不到滋养,就会百病缠身。李晓君表示,养胃气关键在于饮食有节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方面,“美饮食”并不等于吃好的、吃贵的,而是饮食结构要合理,注意营养均衡;另一方面,进食要规律,要按时按量吃饭,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少思虑,养心气。中医认为,心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气不足就会出现心慌、乏力、自汗等症,还会导致其他脏器病变。在李晓君看来,现代人由于过分在意个人得失、名誉地位,有时往往思虑过多,重压之下损耗了心气。建议凡事不要过分思虑,更不要钻牛角尖,放松心情,以减少对心气的损耗。日常生活中,可多吃些红葡萄、桃子等有助于补养心气的食物;适当按摩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等穴位,对养心气也有好处。
年后血管“大清理”不妨吃吃这些食物!春节期间的每天各种聚餐吃吃喝喝,难免多吃了些高热高脂的食物,而过多的营养如果不能排出体外,不仅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腰间,而一部分也会沉积在血管中,若不及时清理,就有可能造成血管堵塞、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危害,所以,是时候给血管来一次“大清理”啦!
年后适当多吃以下几种食物,就可以轻松给血管“减负”!萝卜——排毒萝卜有养血排毒的功效,特别是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中和血管中的毒素。此外,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和果胶也能加速血液中汞离子的排出。
玉米——软化血管玉米能健脾利湿、调中和胃。玉米中亚油酸含量较高,有助于脂肪和胆固醇的正常代谢;新鲜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浓度,软化血管,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海带——防止血栓海带作为常见的海产品,含有很多碱性成分,对于体内酸碱平衡有帮助。海带中所含的昆布素和淀粉硫酸脂可以降低血脂,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大大降低。同时,还有防止血栓、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花生——清理血管壁花生中含有活性很强的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和稀释血液的功效,能降低血小板聚集;而花生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理血管壁的作用,还能帮助软化血管、控制血压和血脂。
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
而为贪淫瞋恚愚痴之所覆蔽故。
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不识如来微密宝藏。
我诸弟子亦复如是。不知亲近善知识故。
修学无我。亦复不知无我之处。
尚自不知无我真性。况复能知有我真性。
—⊙—《大般涅槃经》
◎佛陀慈悲菩萨行愿百千方便导引众生回归自性
◎自性如莲不垢不净晶莹美丽不染于尘法尔如是
◎亲近善友千锤百炼历经风雨磨性圆成绽放芬芳
◎心中有佛莲花花开见自本性如见十方诸佛圣贤
佛教文化桌面启发思考净化社会人心觉悟众生圆满
(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创意设计恭制)
让我们在共修学习结束后一起默念这二句祈愿吧
至诚祈愿各个国家人心和谐国泰民安
至诚祈愿全世界和平宇宙祥和无浊障
(温馨提示:因佛群限制,法布施中的图片可能清晰度会有所降低,建议您可以双击图片查看清晰原图)
参学者(问): 请您详细回答下问题,皈依佛子很多人为什么每日会做早晚课?为什么要读经?做早晚课有什么利益?能当饭吃吗?缘聚禅莲恩师(答): 请问话的善缘,以平和的心态耐心静听。您问的问题,会逐一回答您。皈依佛门的学佛人,不一定人人都要、都会去做早晚课。但是真想修学提高的佛子会选择每日做早晚课,因为早晚课里有指导人生命升华的“智慧对话”。智慧人人需要,所以每日智慧宝典一定更要读和学习的。您如果不知道“智慧对话”是什么?可以直接的告诉您,佛经内容就是智慧的对话。佛经里面大部分篇章内容,都是觉悟的生命——佛陀,对没觉悟彻底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的答案,少数部分篇章是听闻见闻对话的智慧者们表述了,学生问法老师时候的恭敬心态和发自内心赞叹赞颂觉悟的生命佛陀的。可是想读懂经文“智慧对话”就要恭敬心、感恩心、忏悔己过后不更做真心去读,才能读明白。早晚课里有恭敬礼拜诸佛菩萨,恭敬读经,忏悔业障、发露己过、后不更做,打坐修习,念佛菩萨名号等课目,这些都可以有静心的作用,是可以开启智慧,和谐身心内外的。读佛经持陀罗尼,可以辅助恢复清净本性,起到开内智、增外福、消业尘、觉本来的妙用。这些都是做早晚课的“利益”。 您问能当饭吃吗?能也不能,不能当您饮用的水,和食用的蔬菜五谷杂粮饭用,但是可以滋养您生命的内在慧命当饭用。整个人类中不管任何种族的生命,不管学佛不学佛的人都要吃饭养身命,所以每个人要好好做好本职,是学生做个有品德有上进心的好学生,学习好学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中青年一定要遵纪守法的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的劳动能力得来的报酬养活己身,也要有责任的照顾好自己家人,进而升华生命无私的利益众生,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才会自在快乐。离开母亲襁褓,逐步长大的生命能存活人世间,除去用五谷杂粮和蔬菜等养育肉身外,内在生命慧命的滋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慧命生命是一个生命体能有意义存活和升华的基石。没有了慧命果实的日日充盈,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知道追溯精神深层升华和追求生命质量的提高,这样的生命是接近枯萎的生命,就像一句成语言的“行尸走肉”——会呼吸的尸体一样。 生命要升华,就要真修实行的学佛,而学佛的基础是先吃素,断恶习,然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早晚课并且要每日坚持完成。可以请自己信任的善知识给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目,或者自己酌情而定合适的早晚课的项目,但是定了以后就一定要一一兑现完成。这些都是升华的过程,还不是究竟圆满,究竟是要觉醒觉悟到彻底圆满证悟,可是其中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愿善缘问话者仔细看后,能心开意解,请诸佛菩萨慈悲摄受您,接引您早日步入正信佛法,开始新生命的启程。
缘聚禅莲恩师问答集萃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ys/123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