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7中医学理论体系人体
白癜风的危害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207/4574899.html《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是万物之间的中介,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人有三气。一是先天之精气,父母给予的。(肾为气之根,即元气)二是自然之精气,出生之后,依赖肺呼吸而入。(肺为气之主,主司宗气的生成,于下丹田以资元气)三是水谷之精气,脾胃运化的水谷而吸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三气相合,经过气化,化生人体之精气,这种气推动着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的生理功能活动。《难经》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说明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根本的内容,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精气充足,则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精气不足,则气虚,无力推动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活动,必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虚弱的症状。人体之气的运行必须协调而通畅。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且要保持平衡状态。人体之气正常运行,精,血,津液才能布散濡养全身,各脏腑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气机失常,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衡,则为病态,调整气机不畅的状态则可以促使人体恢复健康。如生力不足为气陷,发为内脏下垂;多见于脾的病症。属于气虚的范畴下降不足则气逆,发为咳、呕等;多见于肺或胃的病证,属于气滞范畴。气行不畅为气滞,发为胀、痛等。还有气脱,气闭等病理表现。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各种表现:肺气虚的表现:呼吸气短,语声低微。脾胃气虚的表现: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肾气虚的表现:遗尿,滑精卫气虚的表现:自汗,恶风,容易感冒常用方药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及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都是很好的补气功能。气滞胸胁:则胸胁胀痛气滞胃肠:则脘腹胀痛气滞于肝的经络,可见乳房腹痛,少腹坠胀等其他如排便时的里急后重,也属于气滞的一种表现。治疗以理气,行气为主。常用疏肝散,逍遥丸等方药。气大致可分四类,即元气,宗气,营气,卫气。1,元气,即先天之气,形成于出生之前,又赖于后天水谷之气不断充养,方能保持其旺盛。由所藏的先天之精而化生,即实为肾气,通过三焦,内至五脏六腑,外达肌腠皮毛,无处不到,无所不在。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二是温煦和激发调控各个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因此,元气充沛,则脏腑组织功能健旺,健康少病;反之,如禀赋不足,或久病致损,则会出现因元气衰惫而出现的各器官不足之病象。2,宗气,积于胸中,该部又称为“膻中”或称为“气海”,通过肺吸入的大自然的清气和来自脾转输至肺的水谷之气在膻中(气海)部位,相互结合而成。功能:推动肺脏进行呼吸,维持肺的功能活动,帮助心气鼓动心脏搏动,以推动血液运行,资助先天元气。由此可见,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宗气从膻中上出咽喉以行呼吸,又贯心脉而行气血,上出于鼻而为嗅觉,均于宗气相关。3,营气,富有营养之气名曰营气又称“荣气”。是水谷精气所化生,与血共行脉中,也常称为营血,灌溉五脏六腑。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营属阴,卫属阳。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作用,并推动血液的运行,故营气又称“血中之气”;和调于五脏,供养五脏六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营气的循行规律:出中焦,按十二经络脉流注次序,始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又一分支从肝经络督脉,通任脉,再入肺经;以十二经与十四经流注次序,每一昼夜循行50个周次。4,卫气,活动能力强,行动快速。与营气均起于水谷之精气,并与营气相对,在肺的宣发作用下循行于脉外(其精华者注入脉内,其慓疾滑利者敷布于经脉之外。)而为卫气,且起保卫机体的作用。卫属阳功能:卫外,温煦,调节腠理之开合。卫气慓悍,滑利,昼行于表,每小时两周行于全身,抵御外邪侵入人体肌表,一旦邪气由内脏而至肌表时,卫气会迅速将之驱出而去。卫气的生成与肾中先天精气有关,受肾中阳气而激发,温养脏腑,骨肉,皮毛,并维持恒定的体温。卫气开者则汗液排出体外,闭则汗液不能达于体外。从而既维持了体温的恒定,又维持水液代谢中水量的调节。此外,卫气与睡眠有关,入则睡,出则醒。若卫行的循行异常则睡眠也会异常。卫气的循行规律:日行于阳,傍六腑体表之经脉外行25周;夜行于阴,沿五脏行25周。一昼一夜合而为50周。(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轻滋分享的方子或文章仅做交流,不要随便服用,后果自负。)(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定要在大夫指导下服用哦!勿把食疗当万能妙方,缓和病症,无捷径,而且个人病况有别,病人要治本就应先征求医生的意见,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图/网络轻滋轻养
上一篇文章: 中医基础知识6中医学理论体系藏象学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爱中医,爱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wh/123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