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医养生春三月中风防控正当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又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末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古人对疾病的认识与防治尤其是对中风病的春天防治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春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大量临床医学统计表明,5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春季,故医学专家常把中风称之为“中老年人春季流行病。”
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扑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
为什么春季容易多发中风?
中医认为:中风的主要发病机理为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而致。叶天士阐述“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老年人五脏精气已渐虚衰,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减弱。当春夏来临之际脏腑气机处活跃阶段,精气虚弱,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而发病;西医认为:早春时节咋暖还寒,气候变化剧烈,随时发生寒流袭击,出现老百姓常说的“倒春寒”。寒冷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诱发疾病的发生;同时由于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而春天的到来,人们户外活动增多,有的人心脑血管由静到动的负荷量耐受一时不适应,也容易诱发中风。高血脂症、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是中风发病的基础一般来讲,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是引起中风的高危因素。而家族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危险性。
当血脂过高时,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之类的物质沉积于动脉管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使血管管狭窄甚至闭塞,就像自来水一样,内层生锈,管径变小,流速下降,最终形成堵塞,导致脑梗塞.这种情况会造成缺血性脑中风。
动脉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经常承受血压的冲击形成锻小动脉瘤,一旦血压骤然升高,微小动脉瘤发生破裂,则发生脑出血。这种情况会造成出血性脑中风。
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是引起中风的高危因素。
中风的防控
中风的预防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盐(特别是腌制品)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平素有颜面潮红,五心烦热等阴虚阳亢,阴阳平衡失调者,应及时就医,以防中风。
3、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5、多吃果蔬补充足量的维生素:不易得中风。
专家简介
焦玉祥主任医师
焦玉祥,医院脑病科、针灸科主任,九三学社社员,滨州市名医,滨州市十佳中医师。
参加工作30余年,擅长系统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在本市首创“中风单元”疗法,促进康复全覆盖,运用针灸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
医院康复管理分会康复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山东针灸学会疼痛与神经运动性疾病专委会副主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委会儿童康复学研组副组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委会、山东中医药学会脑病专委会、山东医师协会中医分会常务委员等;现任滨州市针灸推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市针灸质控中心、脑病质控制中心主任,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委会主委。为滨州职业学院校外医疗专业带头人。滨州市第一批中医药师承、医院首届师承指导老师,现指导学生9名。带头创建成立滨州市中医康复医疗联盟,为会长单位,发展联盟会员55家。
先后参与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13项,分获市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一、二、三等奖;主编《颈肩腰腿痛针灸治疗学》、《颈肩腰腿痛推拿治疗学》著作2部,副主编著作1部;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6篇。为腰痛1-3号,颈椎1-3号系列药方的主要参与研制人员;自主研发中风1-3号方药,中风1-3号参与了山东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ZDZK-)课题的应用,运用临床并获得较好疗效。
内容来源|脑病科针灸科
供稿|焦玉祥
编辑|师敏
医院长按左侧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bj/123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