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十二经络任督二脉收藏全套清晰

通阳砭石罐

人体穴位十二经络+任督二脉

(收藏全套清晰图)

刮痧,温灸,按摩,热敷等

中医养生保健/美容健康产后护理/小儿推拿学习教程

中医人体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中医人体十二经脉是通阳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点击浏览大图)

手阙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至末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点击浏览大图)

手阳明大肠经:简称是大肠经:人体主要经脉有14条,以各种脏腑为名的有12条,再加上督脉和任脉。大肠经是其中的一条。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手少阳三焦经: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手少阴心经:分布在人体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手掌及小手指侧面,循行9个穴位,首穴为极泉,末穴为少冲。其中有一个穴位在腋下窝部,其余8个穴位则分布在上肢掌的侧面。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手太阳小肠经:分布身体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肩胛,颈部,面部,目外眦,耳中及目内眦。循行19个穴位,首穴为少泽,末穴为听宫。其中有8个穴位在上肢背面的尺侧,其余11个穴位则分布在肩颈部和面部。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该经发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点击浏览大图)

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共四十四穴,原穴为丘墟穴,络穴为光明穴,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他能治疗发热病,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他的性质介于阴阳明之间。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足少阴肾经:简称肾经,共27穴,左右合54穴,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足少阴肾经,流注时辰为下午五至七点,即酉时。若小孩身体不好,在三至五岁时,父母可轻轻指压其脊骨两侧,从头椎至腰椎,能引导虚热下降。肾阳不足,水肿病会加强于肾经。肾脏强者才能长寿。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人体头面,背部,腰部,下肢外侧后缘及足小趾,循行67个穴位,首穴为晴明,末穴为至阴。其中有10个穴位在头顶部,39个穴位在腰部,背部,其余18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后外侧部。

(点击浏览大图)

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合天九之极,应土生金之意,胃属土,45属金,90属金,也可译为经络生穴位之观点),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点击浏览大图)

手太阴肺经之简称肺经:该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点击浏览大图)

(点击浏览大图)

督脉:分布人体后正中线及头面正面,循行28个穴位,首穴为长强,末穴为龈(yin)交。其中有2个穴位在臀部。12个穴位在腰部,背部,其余14个穴位则分布在头部。

(点击浏览大图)

任脉: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及颈部,口旁,面部,循行24个穴位,首穴为会阴,末穴为承浆。其中有21个穴位在腰部及胸腹部,其余3个穴位则分布在颈面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acs/12345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