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三伏天将至,ldquo冬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夏至过后,一年中气温最高,潮热闷热的“三伏天”也随之到来。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此时肌肤腠理处于开泄状态,可施予中药穴位贴敷(三伏灸)来防治疾病。三伏灸是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以中药贴敷于经络循行的相关穴位上,药物由肌肤渗入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祛邪散寒,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咳嗽,体虚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
3.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4.儿科疾病:小儿厌食,消化不良,遗尿,体质差,易感冒易生病;
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宫寒等虚寒型妇科病;
6.虚寒性疾病及慢性虚弱症、亚健康人群。
注意事项1、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2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至0.5—1小时。
2、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为正常反应,若灼热疼痛难忍,可提前取下。家长应定时观察儿童天灸处皮肤情况,如有发红或起泡应立即取下。
3、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出现少量水泡等为正常反应。
4、若敷药处皮肤有水泡,可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医院皮肤科就诊。
5、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贴药三天内忌食海鲜、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鱼、鸭、鹅、花生等易致敏食物。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
6、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孕妇不宜贴敷。
时间伏前灸:7月01日(周四)初伏:7月11日(周日)中伏:7月21日(周三)加强伏:7月31日(周六)
末伏:8月10日(周二)
中医科三伏灸特色中医科三伏灸是根据惠阳岭南气候、地域特点,结合中医理论,研制独特用药配方,依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辨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对症取穴,发挥中医在慢性病调养及治未病上的特长优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zs/123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