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中老年人如何保健中医专家带来常见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代谢、免疫功能、自我调节及痊愈恢复能力不断下降,抵御外来病因的能力也越来越弱,如何在疫情常态下做好健康管理是不少市民迫切想了解的问题。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文明办指导,深圳市文化和健康发展促进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深圳公益发展基金主办,中航健康时尚集团、深圳市元上健康有限公司承办的深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堂第36讲医院主任医师李巨奇博士,针对中老年人这一特定人群,与广大市民分享了常见疾病的中医调治办法。

“治未病”先改变生活方式

李博士先从中医的“六经体质”谈起,结合新冠疫情,指出阳虚寒湿体质的患者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而中医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就是以益气温阳、健脾宣肺为主。一是要补气血;二是要化寒湿,事实证明,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当天的与会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都是企业里的领导和骨干,工作压力也大,最常见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另外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也比较多见。除了心绞痛、胸闷、心悸、心慌、胸痛这些常见症状外,李博士提醒有些非典型症状经常被人们忽略,比如牙齿痛、脖子痛、腋下痛甚至胃痛等。很多患者胃痛经常是由心绞痛引起的,却当成胃病治疗,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经常发生。

中医讲究“治未病”,就是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首先尽量要做到血压、血糖、血脂达标,把不健康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都改一改,脾气收敛一下,第一步先做到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清淡饮食;第二步要进行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医院的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不能拖延;第三步要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地去认识、了解疾病,不要讳疾忌医。

现场分享中医良方

李博士介绍,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第一大高发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的特点,而且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针对高血压患者,李博士建议多用罗布麻、杜仲、牛膝、丹参、田七等中药进行治疗。其中罗布麻是中药里公认降血压效果最好的。杜仲、牛膝是补肾降压的,丹参是活血化瘀的,因为高血压患者血管一般都不太好,有的淤血阻滞,有的痰瘀互结。山楂是软化血管的,玉米须利水,如果平时有点水肿,就可以用玉米须消肿降压。红枣、甘草杏则可以用来调口味。这些药材可以用来煲汤,也可以用养生壶煮一煮,每天喝几杯,都有比较好的效果。李博士介绍说,中药萃取现在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平时大家在办公室用煮茶器煮水喝也是萃取的原理,中药材萃取后浓度比较高,所有的有效成分基本上都能出来,所以效果是不错的。

针对糖尿病,李博士表示,血糖高并不可怕,用大剂量的黄连就可以把血糖快速降下来。所谓血糖高,中医认为是胃火治肾,湿热内运或者气阴两虚,关键是胃火盛,所以用黄连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糖尿病的并发症才是最麻烦的,有的患者会手麻脚麻,严重者会出现脚部溃烂,发生“糖尿病足”,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有的患者眼睛突然视物模糊,这是因为痰瘀堵住了眼部的小血管和微血管,导致视网膜出现问题,这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者叫“糖尿病眼底病变”。

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都和血管有关,中医的治疗办法就是活血化瘀,如果患者是湿热体质,就清热解毒,需要根据各人体质来进行辨证。平时如果有人血糖偏高,李博士推荐用黄金石斛、三叶番石榴干、苦瓜干、丹参、田七萃取的萃取液,相当于喝茶一样饮用,效果非常好。

李博士介绍,中医平时用丹参、红景天也比较多,体质热的用西洋参,体质寒的用红参再加点山楂,效果都非常好,这是个保护血管的方子。红景天大家都比较了解,能够预防脑缺氧和心脑血管缺氧,主要功效也是活血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力。李博士自己平时也在吃,有时候因劳累出现胸闷,一般连吃2~3天症状就得到缓解了。

中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中医认为属于肝肾不足,肾主骨生髓,肝主筋。中医从补肝肾的角度来进行治疗,肾阴虚的就补肝肾之阴,肾阳虚的就温补肝肾之阳。李博士分享了一个方子:生地、山药、山萸肉、伸筋草、牛大力、仙鹤草,都是补肝肾阴的药材,再加上温补肾阳的肉苁蓉,是平时食疗调治的一个方案。如果有阳盛腰酸、腰痛胃寒等症状的话,就要用真正的中医处方来进行治疗:补肾阴,用左归丸;补肾阳,用右归丸。左阴右阳,很好记。再进一步的话要用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

失眠是长期困扰国人的常见疾病,西医治疗多使用镇静催眠的药物,但中医要按体质辩证,阳虚性失眠的要温阳,阴虚性失眠的就要滋阴,再加上安神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临床上更多见的是阳虚性失眠,怕冷又睡不着,患者情绪波动大。阴性失眠不多见,是因为现在药房里卖的药大多是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失眠,比如复方酸枣仁胶囊、乌林加兰、安神定志丸、天王补心丹等都是补阴的,自己买药吃就可以了。李博士建议平时睡不好觉的人,用生地、酸枣仁、茯神、夜交藤这些安神的药物自己煲点水喝,这是六味地黄丸加减补肾阴的方子,会有一定疗效。

按揉穴位经络养生

李博士还教给大家如何通过经络穴位进行养生。他说,35岁以前是保先天,肾为先天之本,吃父母给我们遗传下来的老本。35岁以后养生要养后天,经常按摩足三里,老少皆宜。

治疗血压高可以穴位按摩或针灸。人的头部有三个主要穴位,百会、太阳和风池,用手掌紧贴百会穴按摩,呈顺时针旋转,左右各30次,还有清脑降压的作用。它的位置在头顶的正中心,两耳耳尖连线和额头正中连线的中点就是百会穴,它前后左右共有四个穴位,叫做四神聪,如果感觉头晕头痛,睡不好觉了,自己用手掌心拍一拍,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大家小时候做眼保健操有按太阳穴,用手指按着太阳穴呈顺时针旋转,左右各30次,有清脑明目、疏风解表、止头痛的效果。它的位置在头侧,眼睛的旁边,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还有一个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的风池穴,顺时针旋转,左右各30次,有清脑、提神明目、降压的作用。它的位置在头后部靠近贴近枕头处,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部位,主要是用来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安身降压。

内关穴非常重要,是个急救穴位,大家记住了关键时候能救命。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手,再揉右手,左右各30~50次,有舒心开胸的作用。所谓开胸,就是把我们心胸部的血管舒展开,治疗心绞痛、心梗、血管堵塞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轻中度心绞痛或因情绪抑郁焦虑,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一过性心绞痛,效果立竿见影。内关穴还有治呕的作用,有些胃不好的患者吃药吐了怎么办?按压内关穴能够迅速止呕,再配合药物的治疗的话,效果会更好。

太冲穴主治脾气大、血压高、火气足,用中指按揉太冲穴可以平肝潜阳,有降压的作用。其位置在足背部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这个穴位是治疗高血压、烦躁失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比较好的一个穴位。

涌泉穴一听就全是水,中医里肾主水,是肾经的重要穴位。用大拇指按揉涌泉穴30次,有滋肾阴、降血压的作用。其位置在足前部第二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这个穴位有安神定志、温肾助阳之效,凡是肾阳虚、肾阴虚、腰酸腰痛等与肾有关的疾病,都可以按这个穴位。

李博士告诉大家,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用艾叶、生姜、花椒泡泡脚,泡完之后再按揉涌泉穴,有长生长寿的作用。如果再配合按揉太冲穴、三阴交及太溪穴,那效果就更好了。

最后李博士总结道,中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注意保暖,以防止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各方面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大家不断向李博士请教各种保健方面的问题,与他交流养生心得,李博士也很乐于答疑解惑,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深圳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堂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工作委员会和深圳市文明办指导,深圳市文化和健康发展促进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深商公益发展基金主办,面向深圳市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宣导“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传播传统美德,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圳的学习践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ys/1234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