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 胃气虚弱和脾气虚弱有
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也主统血,还主升清。脾喜升恶降,喜燥恶润。中医有句话叫“脾宜升则健”。充分说明了脾的生理特性。因此,如果脾气虚弱了,就会在运化水湿、统血、升清方面出现障碍。在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方面出现问题,人就会出现水份代谢障碍的情况。比如腹泻、完谷不化、不渴、肥胖、痰多等情况。
还会在统血方面出现问题,也就是会有出血类疾病发生。比如妇科的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两周甚至更久才会干净。或者突然月经量非常大。脾还主升清,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清阳之气会上升给头脑部提供足够的血和氧气。如果脾的升清功能出现障碍,头部就会有昏昏沉沉不爽利的感觉,这实际是大脑缺血缺氧的一种表现。而这一部分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被划到了脾的功能中。清阳不升还有一部分表现是在身体下部的,如慢性腹泻、妇科白带过多等。脾气虚弱的治疗也是基于以上发病特点的。因为脾管运化水湿的,所以它喜燥,水份过多、停滞它就病了。脾气虚弱了,气不能统帅血液,血的运行就不守常道,而去经脉之外了。所以,治脾气虚弱而不能运化水湿,应该用白术、茯苓、扁豆、苍术等燥湿、利湿药。常用方剂为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丸等。气虚弱清阳之气不升的,应该益气升阳为主,比如人参、党参、黄芪等益气,柴胡、升麻、葛根、川芎等升阳。常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升陷汤。如果脾气虚弱而导致出血的脾不统血证,则可用归脾汤、独参汤等治疗。
饮食疗法(1)益脾饼:白术克、干姜、鸡内金各60克、熟枣肉克。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小饼,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2)蜂蜜~毫升,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
(3)薏米莲子粥:薏苡仁30克、莲子肉(去皮心)30克、冰糖适量。先煎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4)山药扁豆糕:鲜山药克、扁豆50克、陈皮3克、红枣肉克。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克。
(5)大麦汤:羊肉克、草果5个、大麦仁50克。羊肉切片后,与草果熬汤,过滤后用汤煮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煮食之。
施治要点:
(一)脾气虚弱常由饮食失调,或劳倦损伤,或吐泻太过所致,病属慢性,病程较长,且经治疗后,愈而复发。难于巩固,因此在健脾益气、化湿升阳治疗后,病情缓解,痛、泻。利已止,仍不可骤然停药,需常服用香砂养胃丸之类药品,调理善后,以利脾气恢复。
(二)健脾理气之品,常为辛香性味,且具发散、行气之功,如木香、厚朴、积壳、陈皮等之类,一则可疏通气机,治疗气滞诸证,另一则用之不当,又可辛散耗气,对脾胃气虑而气机不畅者,若单的使用此类药物,或用之太过,反使脾气进一步受损。因此,治疗由虚而痞满者,应以益气健脾为主,适当配合理气药,更不可滥用苦寒泻下,否则必然导致痞满加重,犯虚虚之戒。
胃腑胃与脾互为表里。特性上与脾相反。脾是脏,胃是腑。脏的特点是固藏精气,腑的特点是接纳外界水谷并最终消化后废物排出体外。“六腑以通为用”即是这个道理。所以,胃的生理特点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就是吃进来东西,并化成食靡再排给小肠,由小肠吸收营养。胃以通降为顺,这个跟脾相反。脾需要升,胃气则需要降才顺利。同时,胃也喜润恶燥。它必须有消化液在胃里,少了就会病,多了也会病。但绝对不能没有,所以喜润。太多芳香温燥的东西,包括食物,吃多了会伤胃,引起津液不足,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以萎缩性胃炎最常见。胃受纳障碍,就是不能吃了,返流、呕吐了。胃腐熟障碍就是能吃但消化不了。受纳障碍大多是胃的通降功能逆乱了,也就是胃蠕动紊乱,逆向蠕动。常见嗳气、返酸、呕吐等。腐熟功能障碍就是胃蠕动缓慢了,该排空时还没排空。常见胃部胀满、打嗝时有上一顿饭的味道。而胃的受纳、腐熟功能跟肝气有关,肝犯胃会出现上述症状,但这是实证。胃气虚弱证也会引起以上症状,这是虚证。在症状的区别上,实证的胀是不吃饭胀,吃饭更胀。虚证是饭后胀。实证胀疼,虚证很少疼,即使疼也是隐隐约约的轻度疼痛。治疗方面,胃气虚弱,一方面补胃气,另一方面还要帮助胃排空、蠕动。补气用人参、党参、白术、大枣,通降要用陈皮、枳壳、砂仁、木香、厚朴类,还要加谷芽、麦芽、鸡内金、神曲、山楂类。单纯的胃气虚弱是不需要用茯苓、苡仁等利湿药的。如果有阴虚的表现,甚至还要用麦冬、沙参、石斛、玉竹类养阴生津药物。治疗法则:益气养胃。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四君子汤:人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4.5克。本方能甘温益气养胃。(2)黄芪建中汤:黄芪3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炙甘草10克、饴糖3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本方能益气、温中、补虚。
2.加减变化:呕恶欲吐或妊娠恶阻者,用基本方(1)加橘皮10克、法半夏10克,以和胃降气;呕吐痰涎清水者,可加吴茱萸、桂枝各10克,以温中降逆。胸脘不舒,痞塞胀满者,加柴胡,升麻各10克,枳实10克,厚朴12克以升清降浊,燥湿除满,或用半夏泻心汤,补泻同施;饮食不香,口淡无味者,应加砂仁10克、建曲15克、鸡内金10克、藿香6克以醒胃运脾。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者,用基本方(2)加良姜15克、香附15克,以温中行气止痛。
(二)外敷药物
1.外用烫熨法:麸皮一两,拌炒生姜渣五钱,炒热后用布包裹,揉熨患处。用于胃虚痞满。
2.暖脐膏(由沉香、小茴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组成)每次1张,微火化开,贴脐腹。适用于胃脘虚痛、寒痛者。
(三)饮食疗法
1.金桔根堡猪肚:金桔根30克、猪肚l00~克,切成小块,加清水四碗煲至一碗半,以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肚。本方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2.胡椒酿红枣:红枣5个去核,每个红枣纳入白胡椒二粒,煮饭时,放在饭面蒸熟食之。本法温中补脾,暖胃止痛,用于胃虚疼痛,嗳气,口淡,痰涎清稀者。
施治要点:
(一)“虚则补之”是治疗一切虚证的基本法则,然补益之法,因证而异。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古人又曰:“六腑以通为补。”胃虚证的治疗,除益气养胃之外,常用理气和胃药如木香、砂仁、枳壳、莱菔子、陈皮、厚朴以及消食药神曲、山楂、鸡内金、谷麦芽等。其目的是“降浊”;浊气降则清气升,气机调和则补药自能发挥作用。即所谓“以通为补”、“以降为补”、“补而不滞”之意。
(二)理气、和胃药大多味辛,性善走散,过用则辛香燥烈,耗伤胃气。故在治疗时,贵在配伍恰当,以补为主,以通为辅。如阿胶桑明膏之用陈皮,归脾汤之木香,参苓白术散之砂仁,皆有此意。另有苦寒败胃之说,苦寒药用之不当,能损伤胃气。但苦寒药其性苦降,符合胃的生理特性,所以,胃虚之证,短期、小量加用苦味药物,反能起健胃作用。
如果两者的主要症状都有,就是脾胃虚弱,就需要用健脾燥湿利湿的方法和健胃助运的方法了。
所以,平常千万要分清楚是脾胃虚弱,还是脾气虚弱,或者胃气虚弱,病不同,治法不同。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防治白癜风怎样治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xx/122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