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爱神童,我们爱
马特·达蒙在《心灵捕手》中扮演的角色迅速解出困扰世界顶级数学家的问题之后讲出了广为人知的一句话:“你知道这对我来说多么简单吗?!”美国文化尤其钟爱神童一类的故事情节,而中华文化却更偏向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宿慧”和“练习”谁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
各位朋友,今天要共读的是《深度工作》的第16页——第35页,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掌握困难的事物?
2、如何实现高质量产出工作?
3、没有深度工作仍然取得成功的个体是怎么回事呢?
1
深度工作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
这是《知性生活》里的一段话,它教导读者:学习需要深度专注。学术界真正将这一观念规范化的过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表现心理学,开始系统地探究哪些因素区分了专家和其他人。到90年代初期,埃里克森教授汇总了所有这些思路,结合了不断积累的研究文献,形成一个清晰的答案,并给出一个很有冲击力的概念:刻意练习。
我们拒绝接受这些(专家和普通成年人之间)差异是不可改变的,相反,我们认为专家与普通成年人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为提升某一特定领域的表现穷其一生的刻意努力。掌握有认知性要求特定形式的训练,只有极少的天才是个例。
此刻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刻意练习到底有哪些要求。其核心要素通常如下:(1)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2)你能得到反馈意见,这样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的最佳产出。第一个要素对我们的探讨尤为重要,因其强调了刻意练习不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要求在无干扰状态下保持专注。恰如埃里克森强调的:“注意力涣散基本上与刻意练习要求的聚精会神是相对立的。”
神经学家一直在探索促使人类在解决难题方面取得进步的科学原理。他们认为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和髓磷脂有关,它是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不管是智力还是体力方面的技能,最终都要追溯到大脑回路上。这种新的性能科学认为,如果相关神经元周围汇集了更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更轻松有效地运转,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更强。想要在某方面有了不起的成就,就需要更多髓磷脂的协助。
这种理解为刻意练习的有效性提供了神经学基础,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燃烧。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巩固这种技能。如果你尝试在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下学习一种复杂的新技能,就会有太多的回路同时进行,你真正希望强化的神经元群只能得到偶尔的隔离。
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你必须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换言之,学习是一种深度工作行为。如果你很容易做到深度工作,就能轻松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这些体系和技能是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如果你还是一个难以做到深度工作的人,要面对无处不在的干扰,就不应期待轻易掌握这些体系和技能。
2
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格兰特教授将产出看作一种科学问题,需要系统化解决,他理念中的核心方法就是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
在一年的时间里,格兰特将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在这期间,他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好好教学上,保证学生能够找到他。将教学工作集中在秋季之后,格兰特就可以在春夏两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少了很多干扰。
这种将工作合并为密集而无干扰的脉冲中,充分利用了下述生产力规律:
高质量产出工作=时间*专注度
工作时专注度达到最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产出也将实现最大化。要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你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换一种说法,使你的表现最优化的做法是深度工作。如果你无法做到长时间深度工作,就很难使你的表现达到质量和数量的巅峰,而这种巅峰状态对于你的职业成功越来越重要。除非你的才能和技能全面压制对手,否则对手中的深度工作者定将超越你的表现。
3
杰克·多西是怎么回事?
杰克·多西参与创建了推特,从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上退出之后,他又创建了移动支付公司。《福布斯》对他的介绍是“他是个非常不安分的人,不断制造各种麻烦。”
多西没有长时间不受干扰思考的奢侈机会。他在不同的会议中穿梭,还允许其他人在会间短暂的间隙随意打断他,其注意力残留极高,然而,我们并不能说多西的工作是浮浅的,他做的工作有无限价值,而且在我们的社会经济中得到了巨额回报。
那这种没有深度工作仍然取得成功的个体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深度工作这么重要,那么为什么有些分心的人表现也很好?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杰克这样身居高位的人是没有深度工作仍能成功的主要群体,因为众所周知,此类高管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各种干扰。与此同时,这些高管也得到了很好的补偿,他们在当今美国经济中的地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重要。
这种现象并不会破坏深度工作的普遍价值。因为这些高管工作中分心的必然性是在其特定工作中特有的现象。从根本上讲,一名优秀的首席执行官就是一部难以自动化的决策引擎。他们努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库,打磨并证明了自己在市场中的灵敏嗅觉。而后他们全天都必须处理和解决电子邮件、会议、现场考察等纷至沓来的工作。要求一名首席执行官花上4个小时的时间深度思考单一问题浪费了他们的价值所在。最好是聘用是三个聪明的副手,深度思考这些问题,最后将解决方案呈递给高管做决策。所以,你学习杰克这样不断地查看邮箱的做法不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们的行为是公司领导者这个特定角色所特有的。
在社会经济的某些角落,比如高管、销售人员等,深度工作并没有价值。但不要急于将自己的工作打上不需要深度的标签。你当前的习惯难以做到深度工作,并不意味着缺乏深度工作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深度工作并非是我们的经济中唯一有价值的技能,不培养这种能力也有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不需要深度工作的职业会越来越少。除非你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你所属的职业领域分散精力是重要的,否则根据我们的论证,若你能够认真考虑深度工作,肯定会得到最好的效果。
4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位于脸谱网新总部中央的是扎克伯格所谓的“世界最大的开放式房屋设计”:多名员工将在遍布可移动办公设施的4万平方米空间中工作。类似的,杰克创办的square也鼓励员工到开阔区域工作,因为他相信意外发现,认为员工相互协作有助于产生新想法。
另一大商业潮流是是即时通讯的兴起。IBM的一位高级销售经理吹嘘:“我们在IBM每天要发送万条即时讯息。”
第三种潮流是各种供应商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传统媒体价值观的堡垒《纽约时报》也在鼓励雇员发布推特消息。有多名的报社记者、编辑和摄影师响应了号召,开立了推特账户,这并非异常行为,相反的,这已经成为常态。
这三种商业潮流都显示出一种悖论。我们如果认为深度工作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中的价值比以往都高,如果这种观点是对的,这项技能就应该得到广泛推广,不仅心怀雄心的个体会培养,各家组织也会期望多数雇员掌握。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发生,很多理念在商业世界中重要度要比深度工作更高,其中包括我们刚刚提及的偶然协作、即时通讯和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参与。
很多潮流都比深度工作更为盛行,这本来已经够糟糕的了,雪上加霜的是,这些潮流中有很多会大幅降低个人深度工作的能力。比如,开放式办公室或许能够提供更多的协作机会,但这是要付出“精力严重分散”的代价,比如你刚沉下心来准备做某项工作,不知道谁的电话铃突然响起,就会搅乱你的注意力。尽管在当时你没有感觉到,但是你的大脑会对干扰做出反应。
总结来说,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大幅降低了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尽管经论证这些潮流可期许的利益明显小于专注于深度工作所带来的利益。深度工作的缺乏并非源自这些习惯的本质缺陷。当我们深入探究在工作场所受干扰的原因时,我们会发现各种原因比想象中的更随意。尽管当前确实存在欣然接受干扰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建立在一个不牢固的基础之上,一旦你决定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就很容易打破禁锢。
本章思维导图:
我们渐渐习惯了被浮浅工作充斥的日常,并不觉得这会有什么影响。然而,正是因为它太简单才能真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精力。无论是坏的细微的影响,还是好的正确的练习,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之前,你一定要确保自己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wh/123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