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文化打造特色专科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三伏天即将到来
你是否还顶着烈日排着队等待疫苗?
往年好多人会问:“医生,今年会有三伏贴吗?”
今年,这个问题成了“今年我打了新冠疫苗,还能贴三伏贴吗?”
当然能!
医院贴鸭!
来看看这些中医特色~
特色诊疗环境展现中医新风貌
为改善诊疗环境,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满意度,中医科病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后的中医科更加宽敞明亮,更突显中医特色。
中医科位于康复医养楼2楼,走出电梯,扑面而来的是中草药的淡淡幽香,唐代孙思邈的经典篇目《大医精诚》悬挂在大厅的醒目位置,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提醒科室医务人员要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病区门口挂着咸阳市中医重点专科授牌,设计尽显古典、简洁的中式人文美。
古色古香的病区,给人以宁静、安心、舒适的感觉。
特色治疗技术传承中医精粹
除了环境的变化,诊疗设备更加齐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辩证治疗是中医的特色。对于每位患者,根据他们的不同体质和疾病特点,做到“专人专方”,配合中医科开展的熏蒸、啄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治疗,结合中药内服,开展专业治疗。
科室设名医馆和中医病区两部分。名医馆内含省市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中医独门绝技工作室,特色专科有中医治未病(亚健康调理)专科、睡眠障碍专科、汗证专科、消渴专科。省市级名老中医工作室还聘请省内外多名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按时或按患者的需求应诊。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国家级名老中医应诊的基础上培养学术传承人,并在国家级名老中医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中医传统特色治疗的开发和推广。中医独门绝技工作室将具有中医“绝活”“特技”“祖传”等奇特疗效的专家纳入其中,抢救性地保护中医即将失传的珍贵国粹。
中医科配有中医体质辨识仪、中药熏蒸仪(太空舱)、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仪、红外线雀啄灸、中医专家诊疗系统、传统制膏机。利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咳嗽、哮喘,心悸、胸痹、不寐、健忘、痴呆,胃痛、痞满、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黄疸、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痰饮、消渴、肥胖、血证、汗证,痹证、痿证及妇儿杂症等。
在中医整脊正骨、肥胖症、糖尿病、睡眠障碍、小儿腹泻、肿瘤、药物依赖治疗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寇战利长期思考和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医科在研究采用中医药解决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对疑难危重病人的治疗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突破。如:应用中医治疗大动脉炎、胰腺炎、脑干梗塞、大面积心梗、重度贫血、糖尿病及并发症、干燥综合征、肿瘤等,均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认可。
特色人文服务感受国医文化
中医科以”精细管理、优质服务“为指导,为患者提供“温馨、温暖、温情”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文服务。
制作消暑饮品获好评。盛夏时节,高温逼人,每天交班结束后,中医科专门有一位护士会负责熬制一桶清热消暑、酸甜可口的饮品,亲自送到患者身边,清凉解暑佳品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这并不是偶然为之,而是中医科将传统文化养生理念融于患者服务中。
传统活动进科室。如在端午节送香囊、艾叶已经成科室固定文化传统活动。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向广大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致以节日的问候,让广大群众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文化。
冬病夏治疗效佳。三伏天是治疗“冬病”的最佳时机。“今年三伏到底是哪一天,有7月11日和21日两种看法。”为了给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寇战利主任也非常在意。经过仔细查证后,他认为“根据‘夏至三庚’的说法,今年初伏时间为7月21日之说较为准确。”但他同时表示伏天已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这期间的每个时辰用药效果都会不错,不要拘泥在“三伏”的第1天开始治疗,提前或推后几天对疗效影响不大。
中医义诊进社区。为了延申市一院中医的服务半径,市一院中医科主任寇战利计划与皮肤科、肛肠科等兄弟科室共同组成巡回小分队利用休息日走进社区为群众开展中医诊疗活动,“大家对中医的欢迎程度远远超过我的预期。”
下乡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老百姓送医、送药。在安排诊疗经验丰富的医生巡诊的同时,还把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慢性病的宣教知识传授给老百姓,并且把像八段锦、太极拳这样的健康操教给村民,真正让村民提高自身的预防意识,达到自主锻炼的目的。
目前,寇战利主任正筹备市一院流动国医堂的建设,为更多社区、基层群众带来方便。
中医科特色人才团队
中医科共有医护团队12人,高级职称2人,硕士5人。在承继发扬传统医学精华的同时,结合现代诊疗技术,运用中医特色疗法结合简、便、验、廉的特点服务广大患者,始终坚持以一流的技术服务、优良的医德医风,将竭诚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刘华为
国家级名中医主任医师
医院中医科首席专家
国家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国家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全国第四、第五、第六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教育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十大”名医,陕西省杰出名中医,海峡两岸“十大”名医,陕西省中医药研医院原业务院长,肿瘤及肺病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首席顾问,台湾中华药王孙思邈研究院院士等职。
寇战利
中医科主任、名医馆馆长,国家级名医刘华为教授学术传承人,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理事,咸阳市中医病案质控中心副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症,对睡眠障碍、消渴症、神经官能症、汗证、肿瘤、药物依赖等病证有较深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著《中医养生学》。
寇战利教授
中医科
名医馆
陈社论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骨折及脱位的手法复位、药物及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椎管狭窄症、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老年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足跟痛、偏头痛、颈源性眩晕。
联系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市一院中医科将以实际行动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优势学科深入人心,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编辑:薛瑞卿
责编:朱金玲
审核:刘萱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ts/123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