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海明威,看到路边躺着天花患者奄奄一息
海明威是家族中头一个不想上大学深造的孩子。他从橡树园高中毕业之后面临三种选择:要么上大学,要么参军,要么工作。
年轻时的海明威父母坚持让他上大学,但海明威却选择了后者。以至于他日后从欧洲凯旋,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仍被家里认为他是家族中的耻辱,理由之一就是他是海明威家族中唯一没有上过大学的人。
橡树园的清规戒律已经整整束缚了他18年,他已经受够了,哪怕不能参军,他也坚决要同现在的生活方式告别。他想要用双手去开拓自己的梦想未来。
橡树园高中知子莫若父,父亲深知说不动这个倔强的儿子,就通过自己的弟弟泰勒,帮儿子谋得了一份见习记者的工作。
泰勒是《堪萨斯城明星报》的社论首席撰稿人亨利·哈斯克尔的挚友。亨利帮海明威找到一个见习记者的职位,同时兼做杂役——“高中刚毕业的小伙计”。
堪萨斯城海明威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因为对他这样的身材魁梧、富有理想和壮志凌云的青年人来说,新闻工作和战争一样,都富有伟大的力量和刺激性。
而且,海明威之前在校园中就担任校刊编辑,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他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差事。他有热情,有干劲,因此他迫不及待地辞别父母前往堪萨斯城。
当时的堪萨斯城是堕落和罪恶的城市,在这个所谓“浑浑噩噩”的时代,这儿的妓院比檀香山还要多。
城里犯罪行为随处皆是,腐化堕落的现象处处可见,还有那些即将出国光荣参战的新兵在这里最后一次寻欢作乐,闹得乌烟瘴气。城市中贩毒、卖娼、凶杀等罪恶现象,给海明威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记者上了社会学第一课。
海明威应该庆幸,这次的工作让他遇上了社会中第一个真正教导他写作的导师。因为该报社的主编皮特·威灵顿是一个很厉害的老头子,也是海明威一生中遇到的最出色的高手之一。
海明威要知道对于海明威这样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来说,能够称得上高手而且让他心悦诚服的人,并不多。
海明威来到报社的第一天,就被这个厉害的老头子逼着做苦力。在日后,他在寻求刺激工作的同时,也不得不被逼着接受一种全新的报社纪律约束。
报社的主编皮特·威灵顿一见到海明威这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就喜欢上他了,可是老头子的感情从不外露。
海明威这个爱吸雪茄烟的、只用两个手指打字的、性情执拗的老头子非常厉害,他不但自己有一手,而且对他手下的人要求很严。
工作的第一天,海明威就接到皮特递来的一本小册子。这是一份报社独家的程式。这套有着条不得违背的程式规定经过试验,证明完全正确,神圣不可侵犯。
很快,皮特就逼着海明威埋头苦干,双休日还经常加班。尽管如此,海明威还是很喜欢这个工作,他一头扎进了工作之中,用自己最大的热情专心致志地把工作做好。
海明威自愿乘救护车和救火车前往凶杀案的现场实地观察。法院开庭审判时他坐在前排,然后根据他的所见所闻,如实地报道城市的丑闻。凡是与行动、暴力和灾祸有关的事情,海明威总是先到现场观察,然后才坐在打字机前写稿。
如同报社要求的文风明快有力、句短段小,强调新闻的新意、时效、准确和凝练一样,海明威的生活也充满了快节奏。
海明威早晨7时起床,8时赶到办公室,在市内到处采访,一直奔波到13时才会花20分钟吃一顿快速午餐,再一直工作到18时,等他回家时已是筋疲力尽。
在报社的同事们眼中,海明威无疑是一个正义感极强的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只要是牵涉到这类型的事情,海明威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有一次,海明威在火车站发现一个奄奄一息的天花患者。周围的人害怕传染,躲得远远的,没有人肯伸出救援之手。海明威毅然背起他,走出火车站,雇了一辆医院。
该报主编回忆起海明威这个18岁的见习记者时说:“他喜欢行动。医院采访时,他有一个惹人生气的习惯,那就是一见有救护车要开出,他就要坐上,去看某种令人痛苦的创伤。事先也不通知报社新闻编辑部,擅离职守,他总是要亲临现场。我认为,这个特点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一直是很明显的。”
小说家兼编辑约翰·塞尔比补充说:“海医院的住院登记处或者爬上救护车的后部。”
同时期和海明威同事的一位记者说:“海明威常常奔到现已迁到第十五大街和沃尔纳特街的第四派出所,同鲍斯威尔警长和其他一些人一起坐在警备车上出去。鲍斯威尔是个颇有名气的人物,很能造成一些使海明威觉得趣味无穷的令人激动的场面,这当然是报社新闻编辑室万万做不到的。”
确实如此,海明威经常光顾的有一个就是警察局。他和警长搞得很熟,甚至还配有正规的警用星号。
海明威热情积极地投身新闻工作,到处打听内幕新闻。他在青年时期以及成年后都富于幻想,喜欢冒险。
有一次,他刚巧遇上一场大火,当时,连消防队员们都很谨慎小心,他却钻入警戒线内,以便深入观察火情的发展。虽然他没有受伤,但是他的衣服被烧穿了许多洞。
海明威尽量遵循报社的规定去办。但是,按照铁律“删去不必要的形容词”并不等于不能用形容词。他自认为必要的形容词还是得用上,否则那文章不就太干巴了吗?而且报道完事件,写点评论也是很自然的事。
可是威灵顿这老头儿又找上他了。老头把他叫进办公室,关上门狠狠地训了他一顿,说:“这是新闻报道,不是花边文章。写行动,用动词写,不要用形容词。‘宏伟的’、‘灿烂辉煌的’、‘五彩缤纷的’、‘美丽的’等形容词,统统给我去掉。文绉绉的形容词在新闻报道中没有地位。要写事实,不要评论。何苦要把读者弄得气急败坏?”
海明威后来说:“这些就是我在写作方面所学到的最好的准则。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些东西。一个有才能的人在真正感受和如实描写他要表达的一件事情时,只要遵守这些准则便万无一失。”
正是威灵顿这种严格的要求,为海明威最终锻炼出自己独特的文体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的文字也得到了最初的锤炼,为他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
他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更是将语言锤炼到精悍的极致。现在79元即可购得海明威这三套经典作品,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cs/123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