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访日,一日本老人跨越几个城市含泪求见

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错综复杂,自隋唐开始,日本国就经常到我国取经学习,从那时起两国之间就有了往来。

后来日本帝国主义泛滥,在日本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军国主义、法西斯统治,在日本统治者的指示下,日本国开始悍然向我国发起侵略战争。对那段历史,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但其实,日本也有亲华的派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田中角荣访华,与毛主席进行亲切会谈,这也为中日之间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奠定基础,后来“常胜将军”粟裕率领中国代表团在年访日。

在电视上看到粟裕后,有一位叫山田英一的日本人不辞辛苦,翻过好几个城市,来到粟裕面前说道:“老首长,还记得我吗?”

山田英一的故事

自日本民治维新之后,国内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日本也从之前的积贫一下子富了起来。富起来的日本并没有将一门心思放在国内建设上,产能过剩的他们意识到自己国内资源不足的问题,加上积压的产品也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膨胀阶段。

于是,他们将目标瞄准了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满清王朝。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成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来又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中国进行烧杀抢掠,完全忘了历史上两国人民的邦交。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国内军国主义逐渐觉醒并在国内泛滥,他们崇尚武力,开始频频在东北地区进行各种动作,到了年,日本以“寻找军人”为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国侵华的意图昭然若揭。

于是,大批的日本军人被送往中国,山田英一也是其中一员,作为深受日本法西斯思想影响的青年,山田英一对侵华、对战争非常热衷,在侵华时,他的职位是一个炮兵连连长。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中国的战争已经摆到了明面上,山田英一也随着日军在华北、华东地区大肆炮轰,日军在中国境内犯下的罪责越来越重,而年轻的山田英一还是不醒悟。

后来一次作战,山田英一被粟裕领导的八路军打败,自己也成为俘虏,当时新四军有规定“不许杀俘虏”,对这些俘虏,我们大多采取“怀柔政策”,希望让他们意识到法西斯的错误,从而加入到国际和平组织的队伍之中。

因此,山田英一被俘后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开始时他并不接受这些对待,但时间一久他也意识到了日本天皇政府的军国主义的错误,对他们的生命,天皇还没有新四军珍视。

最后,山田英一成功被策反,粟裕当时是新四军师长,他亲自任命山田英一为炮兵营营长。而山田英一也不负粟裕所托,在作战时没有丝毫犹豫,炮轰军国主义者,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山田英一回国

随着抗日战争逐渐进行,人们发现,战场上不仅有中国人在打日本鬼子,还有日本“鬼子”在打日本鬼子,这些“鬼子”,就是被策反的日本人。

他们在经过彻底改造后,意识到日本侵华的错误,纷纷为世界和平而作战,山田英一也是如此。

在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努力下,最终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来,山田英一一直留在军中任职,到了年,国内局势突变,粟裕也遭到了“不公”,在这时刻,山田英一返回日本生活,与粟裕也就此断了联系。

那时候中日之间的外交关系还未确定,因此往来多有不便,他曾多次写信给粟裕,但粟裕都没有收到,有一次收到后粟裕给回了一封信,但并没有寄到山田英一的手中。

到了七十年代,随着与美国关系的好转,与日本的外交关系也逐渐缓和,在田中角荣访华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多年不联系,让山田英一找不到粟裕的联系方式。

一直到年,粟裕与廖承志一起率领中国代表团,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日本进行访问。

故友见面

日本方面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非常重视,为此还特地让国内的电视台、报社等等进行追踪报道,这为山田英一看到“老师长”提供了机会。

一天,头发斑白的山田英一从电视上看到粟裕的身影,他觉得有些熟悉,但并不确定,后来日本电视台对人物做了介绍,他总算确定,这个人就是自己当年的“老师长”。

于是,他立即夺门而出,朝着当时粟裕所在的城市而去,经过多日奔波,他跨越了好几个城市才来到了代表团所在的神户。

当时粟裕听到警卫报告称有人要见自己,还有些惊讶,警卫说:“来人称想见见您。”

“老师长?”会这么称呼自己的,或许真的是自己当年的部下,粟裕心中隐隐有一个身影浮现,这时候粟裕询问:“他有没有说叫什么名字?”

这时候秘书长走进来说:“来人叫山田英一”。

“是他!”粟裕这时候也终于想起来山田英一,于是在秘书长的引荐下,粟裕与山田英一见了面,一见面,山田英一就行了个标准的军礼,他说道:“老师长,您还记得我吗?”

粟裕听到这话,顿时眼眶有些湿润,他走上前去,大声说:“记得记得,我的炮兵营营长!”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之后,粟裕拉着山田英一坐在一起吃了顿饭,两人寒暄一番,了解了彼此的生活的近况。临别之际,两人互相表达了祝福,这对战友,此后又有了联系。

小结:

粟裕与山田英一的故事,让人们不仅感慨时间的变迁,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因为追求和平才走到了一起,而这份友谊,也让两人记住一生,成为中日友好的一种见证。

历史的罪人我们不会忘记,但我们的朋友我们也不会忘记,这一切都在警示着我们:战争是不可取的,和平是最珍贵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cs/1236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