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开讲丨煎药和喝药有讲究看中医绝不能

中药的煎熬和服用有一定的讲究,其煎熬方法的正确与否也会影响到疗效,正确服用中药汤剂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医院和药店都有代煎服务。如果自己确实没有时间,医院代煎。如何熬中药?选砂锅或搪瓷锅选煎药的锅是熬药的首要环节,熬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有人图方便,选用铝锅或铁锅来煎药,这是非常不好的。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加水量熬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熬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熬头汁需水约毫升,二汁约毫升;解表药,头汁约毫升,二汁约毫升;一般药,头汁约毫升,二汁约毫升。如何掌握火候古人对熬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一般性的中药常采取急火熬沸,慢火熬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熬,多以急火熬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熬慢煨。煎煮时间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熬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如地黄、何首乌、杜仲等,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熬30分钟至1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熬30分钟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2解表发汗类药物:解表、清热、或芳香类药物,如桂枝、荆芥、防风、薄荷、藿香等等,煎煮10~15分钟,因为这类药物成分容易挥发。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即可。4特殊煎法:先煎: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如牡蛎、石膏、龙骨等,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一起煎。后下: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薄荷、砂仁等,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放入。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混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放入内煎煮。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等。另煎:某些贵重药,以保存其有效成分,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羊角、犀角等。 溶化(烊化):胶质、粘性大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去渣之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拌搅,使之溶化,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影响药效。5不要频繁揭盖煎药时不要频繁打开锅盖,以免成分过多蒸发损失。何时服用中药?我们到医院看病,医生给开完药后,药房的药师会告诉我们是饭前或者是饭后服用,那么中药也是如此,究竟是饭前还是在饭后服用,是要看具体的病情,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服药时间一般说来: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神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急诊用药则不拘时间,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应定时服用。趁热喝还是凉着喝?另外,喝中药汤剂的时候,有的需要趁热喝,而有的汤剂需要凉着喝,这也是有讲究的,也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来决定。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凡属理气类药,热则易舒,凉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寒则瘀结,热则沸溢。凡服解毒剂,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增毒物之宜散。凡热性病宜冷服,而寒性病则宜热服,发散攻下,以助药力。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宜热服,收涩固精止血之剂则宜冷服。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热服;清热药和消暑药宜冷服。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汤药如何服用?中药汤剂均是煎煮2~3次后的合并液,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一般来讲,每次以服用毫升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五分之一;1~3岁用成人药量的四分之一;4~7岁用成人药量的三分之一;8~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一般汤剂一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4次。补液药应早晚各服1次;发汗药可加服2~3次;含咽药汁可少量多服几次。正确的服用中药汤剂,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药的药力药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中药怎么喝才不苦?很多人因为中药入口苦涩难喝而拒绝服用,特别是小孩子。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很多时候苦味是不可避免的。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不影响药效,又能去除苦味的方法。因为苦涩而拒绝服中药的人很多,有没有一些方法既不影响药物的效果,又能去除苦味使其容易入口呢?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黄金时间”服药研究发现,一天24小时内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分别在上午的8—10点钟和下午的2—3点钟,这个阶段正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药物的苦味不容易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反应。而饭后半小时以上服药不仅可以防止恶心、反胃,还能减轻药物味苦的感觉,如无特殊需要,可在上述时间段服药。放凉后再喝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五味的感知最灵敏,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因此,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在15—36℃,既可防止烫嘴,又可减轻苦味。加快服药速度实践证明,中药汤剂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到的苦味就会越大。因此,一口气喝下汤药是减少药液苦味的好办法。适当多喝温开水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喝些温开水,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液的苦味。加糖会影响药性大多数人习惯在中药汤剂里放点糖(特别是给孩子服药时),使得服用时口感好一些。其实,去苦味随意加糖不可取。从中医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此外,加糖还可影响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发挥和吸收。例如,红糖中含有铁和钙等成分,容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许多退热中药中加糖,可能减弱其清热效果。温馨提示十三行国医馆名老中医结合历代名方及多年临床经验,精选各种优质药材配制出数十款适合现代人体质的养生药膳汤方,根据不同季节气候、不同体质人群和疾病康复者的要求,分别调理不同的脏腑和体质。另外,我馆提供中药代邮寄、代煎、代切片、打粉、炮制和代炖汤服务,详情请咨询工作人员。广州市十三行国医馆地点:广州市荔湾区荔湾路1号开诊时间:8:00-22:00,周日8:00-18:00“

广州市十三行国医馆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之一,广州市医保统筹定点单位,开设中医各科门诊,常年为广大市民提供质优、价廉、有效、热忱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和健康养生指导。

广州市十三行国医馆

长按识别







































白癜风有治好的吗
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cs/12243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