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其中奥秘在何方
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几千年的理论积淀与临床实践,很多细微之处,都暗藏玄机奥秘。比如中药的用量,一直是一个很费脑筋的问题,业界盛传的“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也并非空穴来风,关于中药的用量问题,其中门道也很多。
究竟该如何把握药物的用量?
有的民间中医,一辈子就会一个方剂,一辈子就用一个方加减治病,疗效却不错。有一个中医,自己创了一个什么“全息汤”,一生受用,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中医的不传之秘,即药量的多少。中医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有单方、复方、大方、小方、奇方、偶方之分,其中的讲究很多,药味的味数、剂量都与疗效有关,其中药量更是重要。
这个药量与中医数术的关系密切,《伤寒论》中的诸方都是法于《汤液经法》中的诸方,而这些《汤液经方》不是随意用量和配伍的,这就涉及度量单位数字的来源。
上古中医之数字为了度量轻重,皆源于天道。
黄钟之律管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宽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高八尺,寻自倍,故八尺而为寻。有形则有声,音之数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一匹而为制。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律以当辰,音以当日,日之数十,故十寸而为尺,十尺而为丈。其以为量,十二粟而当一分天地之气,十二分而当一铢天地之气,十二铢而当半两天地之气。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天地之气。天有四时……
可见,古中医药物用量不只是药物本身的轻重而已,更是这种药物的天地之气的度量,即药气的轻重度量。药气与病机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机制,即是古中医治病的原理所在,也是古中医太乙运气数术原理所在。
而颐年堂品牌“科技药膳-配方汤品”配方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权威专家、教授(何国梁、温伟强、曾诚)为主联合研发并“署名”提供。
颐年堂根据中药即是药物又是食物的特性,采用特定中药配制药方同食材按比例一起烹煮,也叫药膳、食疗,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寓医于食”,是中药文化与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利用人们疾病的辅助治疗和疾病的预防。高度符合《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理念。
关·于·我·们颐年堂YINIANTANG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cs/122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