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流感
中医防治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上表现以憎寒、发热(39-40℃),周身酸痛、疲乏无力,伴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症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法,所用药物如病毒唑、金刚烷胺等副作用较多,治疗疾病的同时又常有新的疾患,而中医治疗流感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疗效。
本社康中心于6月17日在社区工作站的协助下,在康乐老年协会进行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主讲人为十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主治医师彭贻燕。
病因病机
1.外感风邪疫毒:外感邪气或疫毒,从皮毛或口鼻侵犯人体,使肺卫失和而发病。
2.正气虚弱,肺卫功能失常:起居不慎、寒温不调、过度疲劳皆使肌腠不密,肺卫失调。
(一)生活预防措施
生活起居预防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2)“食饮有节,不过不失”,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食刺激之品。
(3)“起居有常,行止适度”,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祛除对流感恐惧心理。
饮食预防
鸭梨(去核)、绿豆适量煮水代茶饮;
莲藕、白萝卜、罗汉果各适量煮水代茶饮;葱白、白萝卜、香菜适量加水,煮沸热饮。
薄荷、生姜、大枣(去核)各适量沸水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芦根各适量,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时邪毒胜,用冠众板蓝根甘草
药物预防措施
1.补气解表方。
组成:党参10克苏叶10克荆芥10克
适用人群:用于平时体弱易感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3味药放入杯中,加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代茶饮。
2.温中散寒方
组成:生姜10克大枣15克防风10克
适用人群:用于普通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3味药放入杯中,加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儿童酌情减量。
二、中医药治疗
1.温燥犯肺
主症:发热恶寒,头身酸痛,咽干咳嗽或咽红干痛,无汗。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润燥
基本方药:
桑叶10克、苏叶10克、杏仁9克、沙参15克、浙贝母10克、香豉10克、炒栀子6克、苦桔梗10克、芦根30克
2.风寒束表
主症: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未发热,身痛头痛,鼻流清涕,无汗。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而润。
治法:辛温解表。
基本方药:
炙麻黄6克、炒杏仁10克、桂枝10克、葛根30克、炙甘草10克、羌活10克、苏叶10克。
常用中成药:九味羌活颗粒、散寒解热口服液。
3.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
银花15克、连翘10克、桑叶15克、菊花15克、炒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茅根15克、牛蒡子15克、苏叶10克、芦根15克、薄荷(后下)6克、生甘草6克
4.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
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15克、浙贝母10克、金银花15克、青蒿(后下)15克、荆芥10克、生甘草6克
三穴位防治
1、易患感冒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用手掌搓颈后风池穴,皆可预防感冒。
2、取鲜薄荷叶适量,将其揉成团,在迎香、合谷穴各擦1-2分钟,每日4次,三日为一疗程,适用于感冒鼻塞者。
四刮痧
前额、太阳穴、脊柱两侧、肘窝、腘窝等处,沿同一方向轻轻向下或向内、向外反复刮动,至出现紫红斑点或斑块为度,一般持续约20分钟。具有发汗解表,退热止痛,辟秽祛浊之功。
◆危重患者及局部皮肤溃疡、损伤者不宜!
最后,为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中医药服务,本中心已开展的中医项目有:中药、针灸、艾灸、拔罐、电针、推拿按摩、中频治疗、红外线理疗。开展中医药服务两年多诊疗量逐步上升,每月有一千余人接受中医药服务,非药物处方每月三百余份,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我们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欢迎业界同仁多多提供技术支持。
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cs/122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