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有艾灸,再也不怕被痛经困扰了
凡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发生在月经前和月经期,偶尔发生在月经期后数日内。下腹痛呈痉挛痛和胀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及肛门附近。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或下腹部畏寒、大便频数,剧痛时可发生虚脱。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指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可发生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膜样痛经),或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可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一般始于初潮后1~2年内,没有生殖器官炎症病史,多见于青春期妇女。继发性痛经应有原发性疾病病史及体征,多发于已婚妇女。
经血运行通畅与否,与气机的畅通调达有密切关系,若气血充沛调和,则经行通畅无阻,自无痛经出现;凡各种原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引起经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养,均可导致痛经。导致痛经的原因有如下4个方面:
气滞血瘀
素多抑郁或经行之时复伤情志,肝气郁结,气机阻于冲任二脉,经血流通不畅而导致经行腹痛。
寒凝血瘀
多因经期受寒、淋雨、涉水、游泳,或过食生冷,或产时不慎,当风受寒,以致经血受寒凝结,运行不畅,涩滞而痛。
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气血俱虚,行经时,血海更加空虚,胞脉失养,加之气虚血滞,无力流通,故而痛经。
肝肾亏损
素体虚弱,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精亏血少,行经以后,精血更虚,冲任不盛,胞脉失养,不荣则痛。
此外,湿热下注也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原因,若宿有湿热内蕴,流往冲任,阻滞气血;或经期、产后之际,胞脉空虚,湿热之邪乘虚而人,稽留冲任、胞中,湿热与经血相搏结,产生痛经。
灸疗辩证气滞血瘀型
(1)症状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阵发性剧烈绞痛,放射到腰、骶部,月经后期,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及腐肉样片状物,经行淋沥不畅。若偏于气滞者则胀甚于痛,可伴有乳房及胸胁胀痛,若偏于血瘀者则以疼痛为主,拒按,经行血块去后则痛减,舌质,或有紫点,脉细弦。
(2)灸疗原则:调气化瘀,活血止痛。以取任脉、足厥阴、足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3)说明:本型为气滞血瘀证,治以调气化瘀,活血止痛。故取气海,因此穴由任脉脉气所发,为诸气之海,善调并振奋全身之气机,取太冲以疏肝理气而清瘀热;取血海、地机以活血散瘀而止腹痛。若瘀血症状严重者,则效法于宋·徐文伯补合谷,泻三阴交之旨,以补上泻下,俾瘀血下行,冲任气血通畅,则腹痛自除。
寒湿凝滞型
(1)症状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甚则痛连腰背,得热痛减,拒按,经量量少,行而不畅,经色黯而有块;或见怕冷身痛;舌紫黯,苔白腻,脉沉紧。
(2)灸疗原则:温经散寒;解凝祛湿。以取任脉、足少阴、足太阴,足太阳经穴为主。
(3)说明:本型为寒湿凝滞之证,治宜温经散寒,解凝祛湿。故取关元,肾俞灸之,以温补下元,振奋肾阳而祛胞宫之寒湿,取大赫、三阴交及奇穴十七椎下,以调气活血,独取次髎温针灸之,以解寒凝而止痛。
气血虚弱型
(1)症状表现:经期或经净后一二日小腹绵绵作痛,小腹及阴部有空坠感,喜温喜按,月经量少,经色淡红,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质淡、舌体胖大而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
(2)灸疗原则:补气养血。以取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和脾胃俞募及膈俞为主。
(3)说明:本型为气血虚弱之证,治宜补气益血。由于肾间动气为十二经之根,是开发元气从三焦之道而通达周身,并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元气不足则脏气虚惫,故取气海灸之,以增强元气而温养胞宫。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章门、胃俞、中脘以俞募相配,而调整脾胃之功能,俾脾健胃和,得谷者昌,则气血之生化有源。取足三里,三阴交以补气活血,则有助于脾胃之生化。血之会穴膈俞以养血补血。诸穴协用,共奏补气益血之效。
肝肾亏虚型
(1)症状表现: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无血块,腰膝酸楚,夜寐不酣,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2)灸疗原则:滋养肝肾。以取足少阴、足太阳、足太阴经穴为主。
(3)说明:本型为肝肾不足之证,治宜滋补肝肾。由于人身三宝精气神,而肾藏精、藏志为精神所舍,元气所系之脏,;其经脉上行与任脉交会于小腹,故取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与肾之背俞穴肾俞相配,以滋补肾精而固其本。取肝俞、血海,三阴交,以滋补肝肾而活血通经。
补充说明1灸法调理痛经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多数病人能调愈,对其中因为受寒引起的效果尤佳,观察证明,本法对原发痛经调理效果颇为满意。
2凡痛经剧而肢冷汗出,面唇青紫者防止昏厥,可急灸关元,神阙,百会三穴。同时要密切观察生命指证诸项。一般讲痛经不会发展至现代医学中的疼痛性休克那种地步。
3继发性痛经而盆腔有器质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者,当以究原根治其原发病为要。
4调理本病必须掌握时机,如气滞血瘀型患者应在带经期后即开始调理。一般讲,每潮必痛者,均在痛未发时调理为佳,先其时疏气令调是为枢要。宜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调理。每日1次,或隔日1次。多数病例经调理2~3个月经周期,痛经症状即可消失。
5对于痛经的灸法调理,艾绒温经散寒、温通经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补虚理气之功,为调理痛经之本。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根治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cs/122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