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中医细谈疼痛痒酸胀

中医基础中医细谈疼痛痒酸胀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中医认为:

1、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2、木:麻得利害了,就是木,是血和蔼都过不来了。

3、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4、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5、痛:单纯性的痛则是由于有血淤

6、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谈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之病症1、疼téng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甚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先来看看结构。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怎样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里,都有深入的含义。冬,一定和冬季、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寒超过了热,而致使了骨头疼肉紧枯。这类感觉可以用“寒风刺骨”这个成语来形容。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发的身体不适之感觉。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疗法。因此,对疼,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时如果受寒而引发的不适,要用热来解决。通常,引发疼的病症,主要是外伤、冻伤、风寒感冒等,大都与寒冷有关。

2、痛tòng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字形结构。痛,是病字旁,里边是一个甬字,“甬”,甚么意思呢,路也。我们这样可以理解痛这个字,它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发的。那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和一切与之相干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那这部份,大都是由于受寒凉,致使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顺畅。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买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3、痒yǎng

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在中医里,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那阳在病里旁里,说明甚么呢?阳气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痒,实际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

甚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长伤口时,人会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遭到一定的阻碍,不顺。人体从一股暖流,变成无数条暖流时,就会感觉痒。还有人的后背也常常会痒,也就有人发明了痒痒挠这类工具。那这类痒,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在顶的进程中,由于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因此,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

对皮肤痒,很多人都爱用激素,其实,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对人体有危害。其实,人体很有意思,当你面对痒的时候,人最爱做的事,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进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进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而更深层、更好的办法,就是刮痧,让更深层的寒湿出来。如果原来痛,现在变成痒了,其实,说明你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反之,原来痒,后来变成痛了,那就说明向坏的方向转换。

4、酸suān

酸字的左侧是一个酉,右边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恰好是肾经当值。而“夋”字,意为:“行走缓慢的模样”。所以,在人体上,基本可以理解为肾虚了。

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对吧?在中医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酸,大体上可以找到的缘由就是肾虚了,我们身体代谢缓慢了。还有一种状态,就是我们爬山以后,腿很容易酸,其实,这也是身体血液中乳酸堆积不容易代谢的结果。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还是和肾虚有关。

酸其实和痒一样,也是一种身体的临界状态,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对酸,解决的方案,就是加温和加速,热敷和推拿,对减缓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时,枸杞也是强肾的佳品。总之,强健你的肾,才是解决酸的根本之道。由于,你很少听小孩说他腰酸的。由于他们一个个都是肾气十足。

5、胀zhàng

胀是肉月旁加一个长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它和肿基本上是同意。肿,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而胀,常常会是外观看不到的情况。造成胀的缘由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伤引发的发炎,或捆绑造成气血不顺畅。其实大都也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而至。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经络,解决淤堵。

6、麻má

麻,也是一种病态,病字旁里一个林。怎样解释这个词呢?我们甚么情况下会感觉麻了?是否是肢体被压的时间太长以后,致使气血供应不上而使肌体产生不适之感。那和“林”又有甚么关系呢?

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能这样理解了,“林”字为会心字。从2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那在中医里,甚么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会聚,那到好。关键是加了一个“病”字旁,说明是不正常的会聚。解决麻的方法也很简单,消除这类不正常的压力。这类压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内在的。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容易产生肢体麻痹,也主要是肝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不正常会聚引发的。

7、疲pí

疲,也是病字旁里一个皮字。疲字的主义:懈怠,不起劲。皮在中医里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医里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从外在表现出来,比如疲软等,是看得见和摸的着的。

8、乏fá

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无能。缺少甚么?固然是缺少气血啊。与疲不同,乏,多为身体内在的感觉。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今天很乏”,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不能说,“我今天很疲”。如果说我很疲乏,则是指身体由外到内都打不起精神来。疲和乏都与我们气血不足有关。解决的方法,需要综合调理了。这与我们前面说的各种症状相比,相对严重些。

总之,人体和各种不适症状,从汉字的构成上大体可略见一斑。基本都与病字旁相干联。而且多与寒、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所以,《黄帝内经》之所以强调经络,也就不言而喻了。

谈谈饥、饿、劳、累、聪、明等病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面这些词,我们在小时候学语文时,都没有深入理解过,如今,上了点岁数,生活经历也丰富了,渐渐地,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也越发的深入。汉字,不但每一个词有特定的含义,每一个字也有,乃至,偏傍部首也都能说明问题。曲黎敏对中医的深入和独特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她对汉字的理解。因此,作为每个中国人,每个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每个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人,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我们的文字,以便做到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进程。好了,闲话少说,我们继续研究字与病症的关系。

1、饥jī

饥,一个食字旁,加一个几。甚么意思呢?肯定和食品有关。“几”像甚么,是否是像蚕在蠕动。因此,理解饥,可以想像为,因食品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产生的肠胃的蠕动。因此会有“饥肠辘辘”这么一个词组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饥更代表着人体那种条件反射式的肠胃蠕动。

2、饿è

什么是“饿”呢?一个食字旁,加一个我字。官方解释是更严重的饥。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我个人理解,饥与饿最大的区分在于,饥主要是因食品产生的生理反应;而饿,则是因食品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反应。换言之,饿就是“我想吃”的意思。

“饿”字。直白的理解,就是“吃饭香不香?”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很多人在亚健康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饭点,吃也行,不吃也行。乃至肠胃都咕咕响了,而自己却并没有一点食欲。没有“饿”的感觉,说明身体已出现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体内的垃圾排不出去。如果从西医角度来讲,极可能是尿酸和肌酐太高。因此,要想解决饥饿感的问题,一定要先解决排毒的问题。很多人都只顾上面,只顾进补,而不顾下面,不顾排出,这是对养生的1大毛病理解。如果你没有强烈的饥饿感,你吃再多的东西,也不会被人体吸收。只有当你饥饿感很强时,你即便吃非常普通的饭菜,也能吸收到大自然给予的食品之精华。因此,人要量出为入,具体地说,说是根据你的大便情况,大便是不是成形,来斟酌你吃甚么和吃多少。不信你就试试,凡是大便不成形的人,如果你减少进食量,尤其是晚饭的进食量,多数情况下,大便会变的成形。

饥和饿,在英文中,都用“hungry”来表示,但在中文里,还是有很多区分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可以非常精准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

3、劳láo

“勞”,是劳的繁体字。而“劳”字的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你可以理解为用力过火了。毕竟三个火,更能代表劳的本意。

在中医里,如何理解“劳”字呢?最好的解释就是“五痨七伤”

4、累lèi

累字的结构是,上边一个“田”,下边一个“糸”mì(音“密”)。那“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基本字义1.细丝。.幺。3.微小。4.量词,丝的二分之一。详细字义〈名〉1.(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本义:细丝)同本义[finesilk]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说文》。

当我们知道了“糸”的意思,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累了。这就好比,我们用一根很细的丝,来顶着一大块田地,这差异的气力比较,本身就说明一个不协调。因此,累,可以被理解为身体没法承受的压力。从官方辞典中,我们可以看到:累的基本字义:1.疲乏,过劳:劳~。~乏;.使疲劳:病恰好,别再~着。

和“劳”那种“久”引发的身体不适不同,“累”其实是一种短时间构成的身体不适。比如说,我今天走了一天的路,你可以说,“我累了”,而不能说,“我劳了”。累可以睡完一觉,马上恢复过来,但劳却不行。比如,如果你是每天用电脑,最后致使颈椎病,那就不是“累”造成的了,而是“劳”。积劳,一定会成疾。

你可以这样理解,延续的“累”,最后就会变成“劳”。换句话说,“劳”是由延续的“累”引发的。

5、聪cōng

聪,左侧是一个耳,右侧是一个总。在中医里,甚么开窍于耳呢?对,肾开窍于耳。因此,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cs/11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