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祛湿养生之道

北京荨麻疹医院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50.html

炎炎夏季,闷热难耐,汗出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类似症状。长夏期间,祛湿是重要的养生内容。这个季节具有高温、多雨、潮湿的特点,空气中湿度最大,因此说“湿”是长夏的主气,《理虚元鉴》特别指出“长夏防湿”。

在中医理论中,脾脏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的功能,并且协助管理气血的生成和统摄,然而脾脏却最容易被“湿”困住。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脾喜燥而恶湿。打一个比方来说,脾脏好似一个机器枢纽位于人体中部,如果潮湿生锈,便不能正常工作了。

湿盛症状表现

湿阻最常见全身乏力、肢体困重、胸闷腹满、口淡、胃口不佳、腹泻便溏、小便不利、水肿、舌苔厚腻等表现。由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脾脏被湿所困还可以引起体内各大系统的病变,临床表现因人而异。

舌苔厚腻

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的苔质时,为腻苔;苔质较厚,望之不能见底,为厚苔。晨起漱口对镜看一下舌苔或许会让您看到身体是否有异常。

全身乏力

湿阻的乏力带有“困重”的特点,就好像被湿毛巾裹住沉重而无力的感觉。中医还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说,意指头部胀满沉重,如有物裹住亦为湿阻的表现之一。

呆便溏

这指的是容易胸口闷,胃口不好,稍微吃一点就觉得饱胀。湿邪还有“浊”的特点,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黏腻不爽之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比如小便浑浊不清、妇女白带增多、湿疹等。

口苦口腻

有人到了夏季就感到口中腻腻的,带点苦味,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无味,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湿”。

身体酸重

关节疼痛,甚至屈伸不利,难以转侧,尤在夏季或阴雨天。

日常防湿举措

中医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这是因为“湿性缠绵”是其一大特点,即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这是由湿邪的性质决定的。湿邪性黏滞,它容易与体内寒、热等其他病因互相结合,变生多种疾病,或结为湿热,或聚为寒湿。由此可知,祛湿可谓“漫漫之路”。

少开空调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人到了夏天离不开空调,喜欢把温度调得非常低,然而相对于正常的四季循环来说,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是违背时令节气的。可适当调高空调温度,以26℃为宜。

少食生冷

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容易使湿邪停滞。中医认为湿性属水,水属于阴,因此湿为阴邪,耗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本来长夏季节湿邪容易侵袭人体,过食生冷再给“湿”加一把助推的力量同它一起损伤体内的阳气,更加重了承担运化水湿功能的重要脏腑——脾的负担,从而更容易导致人体内部代谢的不平衡,招致湿留体内而致病。因此“防湿”必须从日常饮食做起。

补充阳气

养生者必顺应天时,《内经》中说:“春夏养阳”。可能有些人要问了,夏天已经那么热了,还需要补充阳气吗?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春夏时节,万物生机勃发生长茂盛,是阳气充旺生发的表现;夜晚渐短、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相应万物进入生长阶段。养生也应顺时顺应阳气的生发宣泄,“动则生阳”,夏天也要坚持运动。艾灸、日光浴都是夏天为身体补充阳气的好办法。

夏季,阳气旺盛生长,饮食摄养宜清淡,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之品。同时注意“夏不欲穷凉”,不能过食生冷以防耗伐生发之阳,从而做了“湿”的帮手。在平常的食物中,有不少具有一定的健脾利湿作用,如山药、白扁豆、大枣、薏苡仁、冬瓜皮、玉米须、赤小豆、绿豆等。

虽然夏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健康,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因此,合理饮食以及合理养生,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养生态度,符合“中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bj/1234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