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9.html

中医养生保健(一)

第一章、中医与中医养生

健康是毎个人的追求,要实现健康的目的,就兴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理念。无论中国养生学的观点,还是现代医学的主张,都十分强调预防胜于合疗的观点。因此,为了健康,我们必须坚持“治未病”的养生理众,从饮食起居、运动锻炼、适应环境、心理调节等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做起,通过养生防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中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养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命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一、什么是养生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道教书籍《庄子》内篇。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总之,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在衣、食、住、行、运动、睡眠、心理等方方面面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达到保养生命、调养精神、维护健康、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

通俗地讲,养生就是坚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顺应四时、劳逸结合、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运动有恒、情志舒畅。

二、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即为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顺应自然,即生活起居,要顺应一年四季昼夜的变化,动静和宜,衣着适当,饮食调配合理。

◆阴阳平衡,具体表现就是饮食、睡眠、身体活动规律;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能力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因人而异,就是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保健方法,因为不同体质的人对自然界感受的程度不一样,客观事物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三、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治未病”的实质是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要采取防病保健的措施。养生就是“治未病”,就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健康的目的。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与现代健康教育学中讲的“健康教育重在行为改变”是完全相符的。

05

四、中医养生的三个层次

◆未病先防: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病能力,做好预防工作。

◆既病防变:有病早治,在人体处于亚健康和亚临床状态时,或者说在人体出现一些轻微症状时就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加重,防止小病演变成大病,防止单一的疾病产生多种并发症。

◆瘥后防复:防止疾病复发,“瘥”读chai,是病愈。人在患大病初愈之后,正气尚虚,常以补虚调理为主,继续用药,就是为了防止疾病复发。如急性痢疾,常因治疗不彻底,以致经常反复发作,应当注意廓清余邪,即在身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后,根据病情,继续服用一个时期的清热利湿之剂,以防复发。

五、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所以亲生要在这四方面采取措施。

◆情志:中医讲的情志分别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每种情绪如果持续时间太长或太剧烈,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发生各种疾病。

◆饮食:中医饮食文化强调全面膳食和审因用膳相结合。全面膳食,即要求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品、主副食品、正餐与零食以及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体质与病情,主张审因用膳,使饮食内容合情合理。

◆起居:指起床、卧床、活动、休息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的规律和人体的生理变化的需求。

◆运动:中医养生强调动静结合,形神兼养。“动”是指活动筋骨、运转肢体;“静”是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心神安静;“形”指人的形体;“神”指人的精神、思维及外在总体的生命特征。

六、扁鹊的故事

扁鹊(公元前—前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一日,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敷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七、中医养生的四大观点

◆预防观:《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其意思就是告诉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就应该采取养生保健措施,这样才能保健防衰,才能防病于未然。

◆整体观:中医养生理论讲“天人合一”,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玎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提内气化升降,讲究心理与生理的协调统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因素,这种理念是自古以来人们早就感觉到的,预所以要健康就必须保持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平衡观: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应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养生包括五个平衡,即: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

◆辩证观:中医养生理论强调动静有常、和谐适度。动与静的平衡非常重要,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第二章:中医中药

中医是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一、四诊八纲

四诊八纲指中医通过望、问、闻、切四诊手段,诊察病情,以及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对病情进行归纳分析和辨别的方法。

二、望闻问切

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

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包括寒热、饮食、大小便出汗、头身、胸腹感受及耳、口、鼻等各种状况。

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通过切脉,掌握脉象。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一项独特诊法,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三、药食两用的中药

在众多的中药药材中,有一些既是药品,也是食品,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一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生姜:味辛、性温。生用能发散风寒,熟用能温中和胃。妻汁可解药毒、解毒蕈诸物毒、解食野禽中毒,尤善解中药半夏之毒。胃寒疼痛,可煎饮生姜,加红糖调匀,有暖胃祛寒的作用。

◆山药:味甘、性平,能健脾补肺,益精补肾。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煮粥喝。山药配黄芪能同表益卫,补中益气,利水消在筵席上常见的拔丝山药、蜜饯山药等佳肴。

◆山楂:又叫红果、山里红、胭脂果。能消食化积、健脾开胃、降低血脂等。除鲜食外,可加工成山楂酒山楂干、山楂糕、山楂酱、山楂罐头、同体饮料、补品饮料等十余种系列产品。

四、服中药注意事项

在家庭煎煮中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煎药器具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其传热均匀缓和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钢主要是因为铁或铜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而影响疗效。

2、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般可用清激的泉水或自来水,并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应根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3、药物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的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而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4、煎药火候及时间: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大火)后文火(小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对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通常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以避免久煮而致香气挥散,药性损失;而滋补药则在煮沸后,用文火维持30~4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五、中药保管

煎煮好的中药最好当天服用,不宜放置过夜;医院代密封在医用塑料袋里的中药,应放在冰箱里冷藏,且储存时间不要过两星期。对于中成药,要采取避光、防湿、低温、密闭等措施以防霉变、松碎、粘连、挥发失效。并要经常查看、更换,确保家庭备用药品的质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bj/1233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