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痉挛胃脘痛
胃痉挛是由于胃肠平滑肌突发的一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胃痛、腹痛,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范畴。胃痉挛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和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医对胃痉挛早有认识,《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认为本病多由饮食积滞、寒积胃肠引起。其病在胃、肠,病性属实或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以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胃痛、腹痛,发作间隙缺乏异常体征为特点。局部受凉、饮食不节(或不洁)、暴饮暴食、食后剧烈运动等常为诱因。1、饮食积滞脘腹疼痛势如刀绞、拒按。伴恶心呕吐、嗳腐吞酸、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苔白腻,脉弦紧。2、寒客胃肠脘腹疼痛如针刺刀绞,腹皮挛急,喜暖喜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苔白,脉紧。引起胃痉挛的四大主要因素:一、环境因素:1、在环境因素中,饮食的情况最常见。比较公认的观点是饮食不规律会增加胃痉挛病的发生,常吃生冷和对胃有刺激的食物会引起胃痉挛病的复发。2、个人的不同习惯常与胃痉挛的发病有关,如长期吸烟者的胃痉挛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3、工作高度紧张的职业易致胃痉挛发生,从临床就诊的病人来看,知识分子患胃痉挛的比例较大。二、身心因素:长期心理压力或持续高度精神紧张易患消化性胃痉挛。与长期的心理(精神)应激,引起致胃痉挛力的增强或粘膜抵抗力的减弱有关。三、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能够引起胃痉挛力的增强或粘膜抵抗力的减弱。鉴别诊断:1、急性胃痛: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也见于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急性胃痛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患者感觉胃部剧痛,同时伴随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病症。2、慢性胃痛:常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3、胃肠气胀: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胃肠道的气体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聚于胃肠道内称胃肠气胀。胃肠气胀可是功能性的,也可是器质性的。4、胃寒疼痛:痛感胃寒症的临床表现。胃寒症是指阴寒停留于胃腑所表现的症候,多因过食生冷所致。5、胃部隐痛:胃疼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常因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另外,上腹痛不一定是胃部疾病,也有可能是肝、膈疾病等引起。胃痉挛的中医治法:灸罐法治疗胃痉挛:先用艾条温灸中脘、关元15~20分钟,后在各穴上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取穴:肝俞、胃俞、中脘、梁门、关元。外敷治疗急性胃痉挛:取生大葱去皮去叶留葱白及须根、生姜同捣烂加入小米干饭,放锅内炒热后洒酒翻炒至烫手取出,用布包好外敷胃区。应注意温度适宜,防止烫伤皮肤。一般用药后立即见效,6小时内可治愈。刮痧治疗:胃痉挛与急性胃炎均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胃痉挛发作较急,其疼痛往往难以忍受。为了应急,可以用指压鱼际穴来止痛。该方法简便易行,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鱼际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而《黄帝内经》中早已阐明了肺经与胃的联系。《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隔属肺...。”现代的经络感传试验也证实了肺经与胃的联系:感传经中府穴进入胸腔内,沿前胸壁的内表面下行,过隔肌。其左侧有两支到胃:一支到胃前壁,一支到胃大弯;其右侧亦有两支到胃:一支到胃后壁,一支到胃小弯。另外,刺激十二经穴位的胃电图实验亦发现刺激胃经、肺经和心包经的穴位可以使胃电图的波幅明显加大,说明肺经确实与胃有密切的关联。不仅如此,在《灵枢.经脉》中还阐述了鱼际穴对胃病的诊断方法。书中说:“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由此可见,在临床上胃痉挛常见有寒热两个类型:寒型可用揉摩的方法;热型可用按压的方法。中医经络理论中,有“急病寻郄穴”的说法。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所以人体一共有16个郄穴,可以分管不同经络之急性痛症。急性胃痛胃痉挛自然是到胃经上去找胃郄穴梁丘,然后因人因症可针刺、艾灸或推拿按摩。取穴方法:从膝盖骨外侧端,向上量大约三个手指的距离,此处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梁丘穴。梁丘作为胃经上的郄穴,对治疗胃肠系统的各种急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像急性的胃痉挛、胃痛、胃胀、腹泻等都可以找梁丘穴来救急。突发胃病时,可在梁丘穴处用力按揉几分钟,若力气不够或取穴不准,也可以抡起拳头直接在梁丘穴那里猛砸几分钟,症状一般都会立即缓解。胃痉挛的治法:1、针灸:消食化滞、通调腑气、温中散寒、理气镇痛,以针刺为主,常用泻法。处方:以足阳明胃经腧穴及相应募穴、郄穴为主。取穴:中脘天枢梁丘足三里等。方义:中脘为胃募、腑会穴,取之可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天枢为大肠募穴,配中脘可增强通调腑气、解痉镇痛;梁丘属胃经郄穴,专治急性发作性痛症;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胃肠有疾,当为首选。随症加减:饮食积滞加建里、公孙以消食和胃;寒客胃肠加灸神阙、关元温寒止痛;胃痉挛加内关、梁门以和胃解痉;肠痉挛加上巨虚、下巨虚理肠解痉;恶心呕吐加内关、膈俞宽胸和胃、降逆止呕;腹皮挛急加筋缩、阳陵泉解痉止痛。操作:诸穴常规针刺,强刺激泻法,留针20~30分钟;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2、其他疗法:⑴指针:取至阳穴或背部压痛点,以拇指指腹点压弹拨3~5分钟,间歇5分钟,再重复操作1次。⑵热熨法:将食盐和吴茱萸混合炒热,装入布袋中,热熨脘腹部,至脘腹疼痛消失为止。此法尤适用于小儿。⑶药物敷贴:吴茱萸、丁香、干姜、艾叶、白胡椒各等份,研为细末,取药粉2克装入2cm×3cm细纱布袋内,置于肚脐,用胶布或宽布腰带固定。胃痉挛患者应注意:患有急性胃痉挛者,应忌空腹吃香蕉、菠萝。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镁元素,而镁是影响心脏功能的敏感元素之一。如果空腹食用的话,就会使血液中的含镁量骤然升高。菠萝中含有较强的酵素,空腹吃会伤胃,其营养成分必须在吃完饭后才能更好地被吸收。急性肠胃痉挛忌吃过冷、过辣、过酸、辛辣的食物。比如啤酒、火锅、酸奶等。冰凉饮料会造成温度相差太大,食用以后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导致突发性痉挛。胃痉挛病发了,患者还可以马上喝一杯热水、热汤。忌烟、咖啡、酒、茶,以及要少吃一些含淀粉类的食物如:芋头、土豆、粉条、红薯等,切记不要吃苏打饼干,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急性肠胃痉挛还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多渣食物如韭菜、芹菜、豆芽、鱼干及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仅粗糙而且还不容易消化,食用以后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偏方:桂花3克(糖腌),莲子50克,红糖1匙。莲子用开水泡涨,剥皮去心。加水适量,小火慢炖约2小时,至莲子酥烂,汤糊成羹,再加入桂花、红糖煮约5分钟。可温中散寒,暖胃止痛。适用胃痉挛。仅供有缘人参考。谢谢!张宏恩
上一篇文章: 记江西泰和中医明师徐汝奇先生 下一篇文章: 倪海厦经典配方
疗疾救难慈心怀德此生无悔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acs/123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