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品读中医丨四季养生之道
为落实“年度健康山西建设推进会议”和《山西省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办法(-年)》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
4月22日下午,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中医药分会及山西健康之声广播共同举办了“传承经典、品读中医”朗诵会。作品节选、组编包含中医中药的古诗词和经典文章,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医院中医科郭洪波副主任受邀参加活动并朗诵了《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受到一致好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中医经典中最著名的养生篇章,叙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摄生法则,指出违反四时自然规律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春季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兴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
在夏三月中,人体的新陈代谢显得非常旺盛。夏天里人的阳气虽足,却容易外泄;夏天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们出汗多,容易脱液;夏天太热,容易影响人的食欲;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染病,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因此心理养生不可忽视,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秋季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人应当早睡早起,心情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否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冬季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郭洪波个人简介
郭洪波,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中医科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于慎中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山西省中青年中医临床领军人才。山西省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山西省保健干部咨询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
善于运用中医经典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胃肠病、肝胆疾患和外感病、热病。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五上午。
来源:中医科
责编:杨丽红
核校:陶莉娟
编辑:张静凯鲁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zs/123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