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名老中医学中医十五
文:朱章帅
名医简介:蒋开平教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全国第六届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佛山市首届十大名医。
中医人都知道中医的两大特点或者说两大法宝是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要想治好疾病,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两大法宝。笔者有幸侍诊于名师蒋开平教授左右,常常被其扎实的中医基本功(老师虽为肝病专科名医,但对不常用的方剂也是信手拈来,并且对方剂的来源亦有深究)与经典记忆之熟练所折服,更是被其辨证之准所折服。下面我介绍一则疑难病例分享给大家,从中能看出恩师的扎实基本功,及辨证之灵活与准确。
患者,男,43岁。
初诊:-08-01。患者主诉口干苦7、8年。医院检查无异常,西医无法解决此疾,但患者甚为苦恼,经人介绍至恩师门诊处求诊。
刻下症:患者体型中等,精神一般,夜间口干苦(凌晨3-4点明显),多饮,胃纳一般,睡眠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寸浮滑尺弱。恩师据“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不欲饮食,实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及凌晨3-4点属于厥阴风木之时,综合辨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选用乌梅丸(改用颗粒剂)治疗,处方如下:乌梅36g,细辛3g,桂枝10g,制附子10g,花椒6g,干姜15g,黄连15g,黄柏10g,人参10g,当归10g。3剂,颗粒剂,冲服。每日1剂,每日2次。
二诊:-08-07。患者诉夜间口干苦、多饮明显缓解,自觉好了十之七八。继续上方7剂以巩固。(患者临走之时,嘱咐我好好学习恩师临证经验)
乌梅丸非仅仅治疗蛔虫一病,其实为厥阴病之主方。仲景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用药当“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而调之。”肝主风木,脾胃属土,叶天士云“风木一动,必乘脾胃”。
乌梅丸重用味酸之乌梅,以酸属木味,东方生木,木生酸也。温热药共七味,川椒当归温厥阴,细辛则温太阳少阴,干姜附子虽三阴皆温,然干姜偏于太阴,附子偏少阴,桂枝则是太阳厥阴之药。将欲升发之,必固酸敛之。以乌梅之酸敛,将众多温热药聚于厥阴,帮助厥阴之药真正实现木之升发,阴阳顺接。厥阴之气郁遏必生热,配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人参一为扶正,一为生津止渴。乌梅亦能生津止渴。
此方寒温兼施,酸苦辛甘同用。正如刘渡舟先生所说“其组方特点反映了厥阴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由厥阴疏泄不利,气机失调,以致寒热格拒上下,阴阳气不相顺接,并进而导致脾胃不和,升降失常”。而恩师一案之病机正好与乌梅丸病机相同,故效果非凡!
90后青年中医,欢迎交流共同学习!作者:朱章帅,中医师,男,湖北蕲春人,年1月出生。本科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师承蒋开平教授,本科侍诊梅国强教授,张腊荣教授。擅长治疗感冒,咳嗽,发烧,肝胆脾胃病,皮肤病。温馨提示:本文仅作学术交流使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针法、穴位等,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新浪微博:中医翟志光抖音号:zyzzg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
分享——
传播中医正能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zs/123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