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智慧在国家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它就是用统一的一种物质(气)的有序(阴)和无序(阳)变换的规律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学规律,因为物质从无序到有序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从有序到无序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学说真正要揭示的就是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成系统的,而且遵循着同一个系统学原理。明白了这个原理,你就能够一通百通。
中国的先人经常说,世界即人,国家即人,其实意思是说,它们都遵循着同一个原理,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当然它的管理也是最完善的,如果把人体管理的原理应用于国家当中,那么国家就会出现一个最完美的制度。
人体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以心脏为核心的脏腑系统,它通过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以意识的产生为例,表面上是产生于大脑,但其实却决定于血液对各信息的不对称支持。意识不是条件反射,而是整体步调一致的生理活动,很显然,在大脑当中存在一个信息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了体质整体性的意识活动。可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呢?它则取决于整体的能量优先支持谁!不管这个信息多么弱小,只要得到了血液的优先支持,它都会迅速由弱变强成为统治者主宰人的意识,而那些表面上强大,却不知道顺应整体意志的信息,就会受到血液在供应上的抑制,使它迅速由强变弱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因此,意识是整体意志的一种体现,而不是大脑的功能。
如果把这个原理应用到国家当中,那么党就对应着心火,它应该通过对国家主要生产资料的掌握对国家具有领导权,即听党的话就优先支持它生产资料,不听话就少给它生产资料,这样使所有人都听党的话。这其实正应了马克思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象中国现在这种情况,经济基础掌握了极少数人手里,党对国家的控制能力就会急剧衰退,因为党缺乏了这个保持领导权的根本——对国家生产资料的控制。比如,对房价的控制,党天天在哪喊,却没有一个企业去听,甚至一些国有企业也听之任之。
与党相对应,人民就对应着肾水,水克火,人们通过对党代表的选举来保证自己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可现实情况却是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里,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国有基本上都等于人民没有,这不是公有制,而是国家资本主义。特别是党与人民的关系,党通过执政和最广大的人民站到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面,结果使党与人民的距离越来越远,以往众多社会主义就是这样走向灭亡的。要想改变现状,就是恢复到人民与党的这种水克火的关系。
脑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当然就对应着政府。在这里,大脑只是一个按照心的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一个容器。如果对应到国家里,那么党政就应该分开,行政首长由党代表选出,由他组织行政团队,并由一人对党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体制,即人民监督党,党监督政府,政府管理人民的国家制度。
中医特别强调平衡,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整体的信息主要都是靠同一种媒介——水分子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进行传递的,信息的区别仅仅在量上,或者说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同样。如果整体出现了不平衡,信息就会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和变形,这样一来,整体的管理就失控了,而疾病就是整体管理失控的一种结果。而要治病,就要恢复平衡,整体的管理恢复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国家的管理也是如此,平衡是管理的关键,因为国家中的信息主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生产资料在人与人之间的有序转移来实现的。如果失去了这种平衡,整体的管理就会失控。如中国经常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国家整体缺乏平衡,如党政一体的制度,使权力集中于少数人,这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很多人不懂得控制学原理,它其实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听我话者就优先支持它生产资料,不听我话者就抵制它生产资料的供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生产资料在人与人之间的转移,使中心的意志体现在整体的各个角落,保持着系统的秩序。现代管理都忽视了这种普遍联系方式,而仅仅靠金字塔式的线性管理,注定是缺陷重重的。如企业中出现的执行不力的情况,就是没有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来实现动态平衡的缘故。
中医治病靠的是恢复整体的平衡,治国家病同样需要如此,以恢复整体的平衡为期,只有这样,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才能够准确无误,管理才能够有的放矢。如果失去了平衡,基层老百姓的信息传递到一把手那里,信息就不知道歪曲成什么样了!而一把手的决策到了老百姓那里,也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如此的管理,恐怕国家不乱也怪。
一句话,中医就是一门管理人体的学问,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养身、齐家、治国、平一下的本事。为了掌握这些本事,有空还是学点中医吧!
万物一理一通百通,学点中医吧!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论坛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zs/122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