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南河八年蝶变从臭水沟到绿丝带
新华社重庆8月12日电(记者高洁)璧南河是贯穿重庆璧山老区和新区的城市母亲河。近日,记者随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水利报社承办的“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的家乡河”采访团队来到重庆璧山区。恰逢雨季,烟雨空蒙中,璧南河愈发翠绿。怎么也想不到,像一条绿色丝带一样串起了生态湿地、公园凉亭的这条河流,曾经竟是市民们躲之不及的臭水沟。
↑俯看壁南河。新华社记者高洁摄
相关资料显示,璧南河发源于璧山大路街道大竹村,全长95公里,其中璧山境内79.9公里,流域面积为平方公里,属长江一级支流。然而,上世纪80到90年代,因保护不力,璧南河被周边污染企业、养殖场、生活污水一步步吞噬,美丽风景不再,往日的清水河变成了臭水沟。
“不仅如此,因为河床淤泥堆积,排洪不畅,十年九淹成为常态。这是最让我们头痛的。”璧山区水务局局长唐应容说。
↑正在清扫河面垃圾的环卫人员。新华社记者高洁摄
“我八年前来到璧山任职,老百姓对璧南河的污染形势反响强烈。他们说,小时候对璧南河的记忆是下河抓鱼虾,如今买根毛笔到河边蘸着黑臭的河水都可以写字了。”重庆市璧山区委书记吴道藩说。
“河水比墨汁还黑”,道出了当地居民的苦恼。
年,璧山拉开了璧南河综合治理大幕,推行“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措施,采取“河内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
治污先治本,璧山区首先从污染源的整治入手。迄今为止,已累计关停污染企业家、养殖场个;整治工业企业家、养殖场个。同时持续加大对水库、山坪塘、养鱼池的关停整治力度,全面解除辖区内水库、山坪塘承包养鱼合同或变相委托管理协议,强制关停水质不达标的养鱼池,并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或者转产等方式,实现辖区内98座水库、口山坪塘、亩养鱼池水体主要指标稳定好转。
↑环卫人员正在清扫河面垃圾。新华社记者高洁摄
相关数据显示,璧山在璧南河流域建成污水处理厂站48座,建成配套污水管网余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6万吨,实际日处理污水8.5万吨。璧山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3%,其余场镇污水处理率达85%,基本实现了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记者看到,以璧南河为轴心有序打造水景观工程,一批亲水设施、音乐水秀、流水瀑布等水景观相继建成,当一座城市盘活了山水,水的灵气也滋养了这座城。
八年治河,璧南河的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准Ⅳ类标准,防洪能力也从十年九淹变成暴雨不再成灾。记者在一处凉亭内,遇到正带着孩子乘凉玩耍的当地居民,他们告诉记者,自己曾因为沿河居住苦不堪言,如今,身边到处是看得见的绿水青山,感到生活非常幸福。
今天的璧南河“美之不易”,还需要继续保护好这条城市母亲河。年,璧山区本级节能环保支出预计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开展垃圾、污水、空气、扬尘、噪声、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天然林资源保护;整治山坪塘、水库污染和支持推进“河长制”等。
↑当地居民在河边休息。新华社记者高洁摄
据介绍,璧南河沿途各个镇街,在河水流入和流出地都设立了水质断面监测点,璧南河被划分为几十个河段,由区领导任河段督导长,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任分河段长,定期巡查,及时上报情况。
“得益于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不少企业看中了璧山的好环境,综合其他条件,都积极选择来璧山投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吴道藩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ys/123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