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通讯员报史馆里畅谈心声环京津新闻网

自本报开设“通讯员开放日”以来,老通讯员们陆陆续续地赶到了报史馆,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珍藏多年的宝贝:形式各异的作品剪报集,保存得崭新的通讯员证件,从报纸上精心剪裁下来的优秀通讯员名单、与报社编辑记者一起合影的老照片……在每一位通讯员的心里,这些东西都占据着特别重要的位置。11月29日,距离预订的参观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67岁的刘景文就拎着沉甸甸的剪报和证书赶到了报史馆。“是沈阳日报把我领上了这条道路”,刘景文感激地说,“没有沈阳日报就没有我的今天。”刘景文至今珍藏着她与沈阳日报老记者的合影。三十多年前的刘景文,正在当时的北方大厦做宣传工作,当年报社派记者到企业指导通讯员如何写稿件,沈阳日报记者对待新闻写作的严谨态度,让她终身难忘。上个世纪90年代下岗后,刘景文虽四处打工,但仍坚持给《沈阳日报》投稿。凭借多年做通讯员工作培养出来的新闻敏感度,她将打工时遇到的新鲜事,社会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都写成稿子投到《沈阳日报》。“交到好朋友,一生都受益。”看着报史馆内熟悉的物件,刘景文感慨道。在给《沈阳日报》投稿过程中,刘景文与沈阳日报的新老记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打开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xx/1238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