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以青春为名的报纸今天70岁了全上海
这两天的上海街头你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一份报纸记录了你的青春记录了父母,甚至祖辈的青春今天,她70岁了!70年前的今天新中国第一张公开出版的青年报纸《青年报》诞生在上海70年来,青年报人在多期报纸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见证着上海的光荣与梦想也伴随着年轻人的成长和青春黄浦江边、世博轴上…上海那些绚丽的霓虹灯中都传递着同样的祝福:《青年报》,生日快乐!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暮然回首邂逅那无比熟悉的名字追溯历史、勇于尝鲜、绝不墨守这是《青年报》和青年报人最鲜明的特质这种内生的创造力也是今天的我们传承火炬、接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精神力量↓这个视频,让你发现青春↓03:52今天下午新老青年报人集聚一堂共庆《青年报》70华诞纪念青年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青年报》的70年,是充满青春记忆的追梦之路,是洋溢青春热情的担当之路,是释放青春活力的奋斗之路,是激荡青春思想的创新之路。”座谈会上,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清川作了题为《在新时代旗帜指引下,向着全媒体时代进发》的主题汇报。李清川自今年1月23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呈现出积极变化:中央厨房逐步成型,新媒体平台继续壮大,融合创新产品持续涌现,融合报道的青年特色更加突出,媒体经营持续向好。初步形成“青春上海NEWS”即时新闻播报+“青春上海两微”重点内容整合传播+短视频产品网上传播+《青年报》纸媒呈现的多层面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先网后报”和移动互联网优先。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已经逐步成熟的基础上,青年报社将加快推动青年报青春上海一体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持续完善配套改革。70年峥嵘岁月稠,新时代秉笔写春秋。《青年报》70年的发展是一代代青年报人接续奋斗、呕心沥血的成果。作为老报人,丁法章在年至年担任《青年报》总编辑。现场,他以几个小故事,带着大家一起走进《青年报》的回忆中。丁法章和《青年报》结缘是从初中开始,读初中时我的课外读物最主要就是《青年报》。我喜欢写文章,不断向报纸投稿,《青年报》是最主要的一家,屡投不中。直到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半夜敲门叫关灯》,写的是一位退休老爸爸挨家挨户说服居民关灯省电的故事。没想到中了,还配发了插图!我至今还记得刊发的编辑和美编叔叔的名字,那是我第一次和《青年报》有了交集。从年到年,我在《青年报》任总编辑,这5年对我锻炼太大,使我的新闻理想得以实现,是让我在工作各方面都有所长进的非常好的平台。青年报社融媒体中心“青春上海”编辑部首席编辑唐昱霄是年纪最大的一批“90后”,在青年报工作已经第8个年头。他作为青年报年轻员工的代表,分享了这8年的工作感受。唐昱霄年春节过后,团市委成立了青春上海媒体中心,报社组建团队入驻团市委运维“青春上海”
上一篇文章: 适合老实人的工作,不仅少有勾心斗角,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xx/123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