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三农见证山东,同人于野农村大众

日前,农村大众报创刊70周年纪念文集《同人于野》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集精选部分“有缘农村大众”征文,以及近两年来的“乡村振兴原创文学故事征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中的94篇作品。新书出版,自然要与多年来支持农村大众报的新老朋友分享。编委会决定向作品收录进本文集的所有作者赠书一册。目前,所有于年五月参与“有缘农村大众”征文且作品入选本文集的作者的书,已于1月29日开始陆续顺丰寄出。还有部分“乡村振兴原创文学故事征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的作者因未找到邮寄地址,无法寄出。漏记或未收到书的作者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姓名+手机号+邮寄地址,或与本报编辑部联系,-。哪些作者可获赠书呢?请看目录,有没有您熟悉的名字呢?为什么出版这部文集,看看文集的序——留住报人的乡愁(代序)赵宗符年,《农村大众》创刊七十周年。孔子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但那是讲圣人,对于一份扎根于乡村民间、充满烟火气息的报纸,则远非如此。办报是非常朴素的事业,一代一代的报人都在付出自己的心血,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生怕一个遗漏的差错造成不应有的错误。无论报纸历经多少春秋,没有一位报人敢言自己可以从心所欲。正是凭着这份认真与执着,走过七十年的《农村大众》奉献了无数精美的文字、无数有用的文字,也结识了无数勤奋的作者、无数忠实的读者。他们中有以稚嫩之笔开始于这份报纸,终成文章大家;他们中有在劳作之余见信息于这份报纸,走上致富之路;有人因此而命运转折,有人因此而望见星空。本书结集的一些篇章,就是对此的记忆与记录,对于一份七十年的报纸来说,这样的故事和情感有许多、许多。而这一切都结缘于报纸,如果没有这样一份报纸,他们会无所依附,终将煙没于无穷无尽的历史黑暗里。这些年,国家图书馆每到年底就会给报社寄来一封感谢信,感谢工作人员把每一天的报纸寄到馆藏部,报纸上的一切可以说进入了国家历史,让这历史随时都可以澄明。但报纸终归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今日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正在组织起新的产业体系,信息文明方兴未艾。《农村大众》亦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在加快自己的融合转型,有了自己的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wh/1237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