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翁婿的9年房产争夺战
豪门翁婿的9年房产争夺战
转载自人间thLivings
自己的离婚收益,从豪宅的50%,到25%,再到0%,一路就像过山车,谁维权遇到这么个结果能受得了?
配图
《夫妻的世界》剧照
中国的父母总惦记要给子女买房子,这习惯,就算走到加拿大也不例外。我在一家中文报社工作时,曾有一个女性读者问:“我想给女儿买个房子结婚,但我想买得安全一些(就是不给女婿的意思),也不想太‘那个’(也不要把女婿惹恼了),到底该怎么办?“
她提的问题,属于是华人社群里有共性的“世纪难题”之一。怎么才能在法律上把房子“买稳当”(夫妻离婚也不影响房子归属),要是去咨询律师,里面的道道儿,够写一本书。
这位读者说,一位富人邻居告诉她有个简单易操作的办法:“笨,把房子买了放在公司名下呀,根本不用写女儿女婿的名字。”
然而,本地律师楼里的律师却给了我一个用来学习的案例:有个加拿大华人白富美,相亲认识了一个中国的公务员。二人结婚后,男方辞职来了加拿大,在女方家族企业里工作。年,老丈人买了大房子,但却把房子挂在了自家公司名下。等到后来女儿女婿闹离婚,女婿就把丈人和公司一起推上了法庭。
翁婿打了9年的官司,砸进去的律师费都够再买栋房,官司一直打到加拿大最高法院,9月底才终于尘埃落定。我查阅了资料,这官司的庭审热闹非常,更让我惊奇的是,在法庭上夫妻双方的大部分对质里,从认识日期到交往过程再到财产分割,没有一样是一致的,两人的婚姻,仿佛处于不同的平行空间。
1
年时小高28岁,是北京的一名公务员。他的父母都在大学里教书,家教有方,3个孩子全部上了大学,毕业后,小高姐姐去了美国工作,弟弟在中欧之间奔波,小高自己则直接被分配进了国家机关。
对这样风华正茂、前程似锦、家境又好的青年,丈母娘们就算眼睛长在额角上,也不能忽略。贝贝的外婆直接上门找到小高妈妈,把外孙女的条件一说,小高妈妈也觉得般配。于是,家长交换了电话号码,说让“年轻人互相了解一下”。
富家女贝贝当时25岁,爸爸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属于“先移出去的一代”——80年代,他带着全家先是移居香港,开了广告公司和汽车销售公司。年,香港人掀起一波移民潮,贝贝爸爸也顺势把全家投资移民加拿大。
贝贝家的家风很传统,她妈妈做了一辈子全职太太,只在家照顾3个孩子。贝贝作为长女,那时在公司里跟着爸爸工作,妹妹则嫁去了美国,还有一个17岁的弟弟,还在念中学。
两个年轻人还没有通上电话,贝贝爸爸就先给小高打来了电话。他先诚意满满地介绍了自己在加拿大把海鲜生意做得多么成功,又鼓励小高和女儿好好相互了解:“我欢迎你来加拿大看看,来参观我们的海鲜公司,来为我们工作吧。”
于是两个年轻人开始了电话约会,小高也着手申请签证。可惜那时加拿大签证申请难度颇高,即便小高的家庭条件如此之好,也一样被无情拒签。后来,小高听说贝贝和公司里的一个员工谈上了恋爱,这段电话约会便无疾而终了。
接下来的几年,小高仕途上平步青云,年就当上了部门的小领导;而贝贝却情场失意,和公司里的那位对象结婚又离婚,前夫离婚手续一办完就辞职离开了公司,从此连孩子的抚养费都不给,也不来探望。
困闷中的贝贝不知道怎么的就又找到了小高,两人的越洋电话粥又连线了。
于是,贝贝爸爸这回对小高把话说得更直白了:“如果你和贝贝在一起打理公司,我的公司多半是要传给你们的。当然,我不能保证你们大富大贵,但我敢说,你们一辈子不用为钱操心。”
“不用为钱操心”,这句话实在是激动人心。年的北京职工“年平均工资”2万人民币出头,而彼时加拿大的“中位收入”是3万美元(年),按照当时的汇率,在加拿大工作1年的收入,当国内11年的花。
虽然不能判断贝贝爸爸的话对小高是否有效,但小高和贝贝确实于年8月在北京结婚了。贝贝爸爸生意繁忙,没来参加婚礼,贝贝妈妈代表家人在婚礼上热情洋溢地说:“我们家的食品生意,等我们一退休,就要传给女儿女婿啦。”
接下来,小高顺理成章地辞职、出国,飞向新生活。岳父给他买的机票,还吩咐公司准备了最新款的车子,带着全家人在机场迎接新女婿。小高在温哥华一落地,就被接到了妻子跟前夫的家,那房子坐落在城市的顶级富人区,是一栋中等豪宅。
2
岳父说到做到,让新女婿真的过上了“不用为钱操心”的生活:小高入住的豪宅是家里公司付的首付,公司负责月供,连地税、装修费、房屋保险费都是公司付的。加拿大普通工薪阶层,过着chqubychqu(支票赶支票)的日子,经常是工资一到账就全被房贷、车贷、各种分期付款划走。而小高的日子,是财富自由的生活,工资只是象征意义的,房子、车子、个人保险费和大部分的生活开支,都是岳父公司买单的。
因为小高对新的环境还不熟悉,这段新生活的开端,是女主外男主内的。贝贝在自家公司勤奋工作,在家里也负责打理一切。她是小高的向导,开车带着他办事,熟悉加拿大;她支付所有的账单,打理家庭财务,小高每月的工资都直接上交,后来公司的财务干脆直接把他的工资发给贝贝了,小高对自己工资多少钱、到底是家里的哪个公司给自己发,一概不知。
当然,小高来加拿大也不是来享福的。时差一倒过来,他就去岳父的公司上班。等业务熟悉了,每天早上,他要代表公司去收货,准备卫生证书,监督生产环节;下午,他就去学校接贝贝和前夫的孩子,然后一边照看孩子一边为家人做晚饭;到了晚上,他还要去公司一趟,再收一次海鲜。小高很能干,他在海鲜公司里安装了监控设施,杜绝了盗窃,提高了利润;改变了公司进货渠道,跳过了中间商,直接去美国进货。
到了年,贝贝和小高有了自己的孩子,加上岳父早就让他们卖掉现在的房子,买一栋更大的房子。于是到了年底,小两口住进了新的豪宅。
小高是个有想法的人,经商3年下来,和妻子决定要自己开一家公司。换房的同一年,夫妻俩注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小高做总经理,贝贝是秘书。他们两个分别持股50%,就像贝贝的父母当初开海鲜公司一样。按照小高的设想,公司要做医疗设备、安保监控、进口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夫妻俩划了3万加元当种子资金,一番研究之后,发现这点钱只有卖电动自行车最现实。
小高做了市场调查,计划在中国人聚居城市租个门脸卖电动自行车。还没来得及签租约,妻子就告诉他:“爸爸可能要送我们这个房子(门脸)当礼物。”
岳父的思路开阔,他对小高说:“你想过没,你注册的公司其实可以向中国出口海鲜产品的——我的公司和中国客户签了独家代理协议,没法再往中国卖货,但你的公司不受这个约束呀。”
小高何等机灵,话一点就透。翁婿三下五除二就达成了一致:贝贝爸爸借女婿公司的名头向中国出口海鲜,然后用海鲜公司买下了卖电动车的门脸,小高就再也不用“租房创业”了。
事实证明,小高高估了加拿大华人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这个业务做了两年也没做起来,买下的门脸也只有租出去。等小高给门脸找到了租客,岳父还给他发了一份佣金。
小高的创业虽然没成功,却越来越被岳父器重,经常全世界到处飞,给海鲜公司寻找新的商机。年,他还和岳父一起飞回中国,投资开了一个海鲜养殖公司。
小高事业顺遂,家庭的生活模式却悄悄起了变化。他不在温哥华的时候,贝贝常常去赌场。她跟小高说,这是“为了排遣婚姻的无聊和悲伤”。夫妻感情并不会等小高回到温哥华就可以修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贝贝对他的态度充满敌意,两人常常吵到不可开交。
年的一天,小高收到一封匿名信,信的内容是“揭发”贝贝常常和一个男人聊天。他把这信往妻子面前一亮,贝贝顿时哭了:“我要和你离婚。”
3
小高的安稳生活戛然而止,贝贝也很紧张。她甩出一份英文写的离婚协议,是她让律师写的,但奇怪的是,律师把他们的分居日子写成了“年4月”。
这份协议称,贝贝要付给小高10万美元,只要小高承诺不分家产,马上就可以一张机票回北京。
小高瞟了一眼协议,断然拒绝。没想到贝贝“哇”地一声哭出来威胁说:“不签协议,今天晚上我们就要你死我活!”
因为孩子在家,小高只能服软。接下来,妻子口授,他打字,拟出一份中文的“分居协议”。两人隔天到律师事务所,在律师面前签了协议。律师作为见证人签了字,但对于协议的内容一言不发,没提供任何法律意见。
这份协议写着:“两人之前持有的银行存款和新房子,两人之前住过的房子,包括房子里的所有财物,由女方持有,男方将搬出上述房屋。作为补偿,女方将在年3月前一次性支付给男方10万美元。本协议自女方支付上述款项后正式生效,因此两人将不会再对对方提出任何进一步的财务索赔。男方将立即购买机票回北京,并在返回北京后积极参与两人离婚事宜的处理。如果男方违约返回加拿大,必须双倍返还女方款项。”
接着,贝贝给婆婆转了10万美元,取消了自己信用卡的副卡,贝贝爸爸在公司解雇了女婿。全家等着小高买一张机票飞回中国。
可小高签协议只是缓兵之计。他请来律师维权,律师先申请了一张法庭令,让贝贝搬出家门——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小高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他现在没有工作,又没有房子,这理由十分充分。法官一看,立刻签发了一张“ordrforxclusivpossssion”(独占令),授权小高独占豪宅。
贝贝只好租了个每月加元的小公寓,委屈地搬出了家。小高的律师又提出,孩子要一半时间跟着父亲,一半时间跟着母亲,双方互相不给抚养费。贝贝也同意了。
在加拿大打官司是出奇地慢,一个离婚案,从交诉状到开庭能等2年,开庭到判决,到底要等多久,谁也不知道,反正没啥审理时限。
想在加拿大扎根的小高,先去了一家公司当了销售总监,月薪加元外加销售提成;年,他又谋了份私人助理的兼职,每月能额外进账加元。
年,离婚官司要开庭了,小高把工作全辞了,全心全意打官司。
他在法庭上的总结铿锵有力:“年,我刚到温哥华,贝贝爸爸就说,‘好好干,2年后给你们买大房子’。说出口的话就要兑现,我好好干了,这房子是贝贝爸爸送我们的礼物,是婚姻财产。我为他们家的公司拼搏了10年,公司越来越富,我什么都没有,公司从我的劳动中获利了,而我的劳动价值是被严重低估的。我要配偶赡养费,要分公司股权,还要分房子!”
听他说完这10年的艰辛,旁听席都为之动容了。
小高的逻辑听起来很清晰:他多年来对海鲜公司的贡献大而工资低,公司的股权该拿出来分给他一些;大豪宅也该拿出来分,因为按照岳父当初“好好干就给买房子”的说法,这房子应该算作礼物,虽然写在公司名下,但公司只能算是为他们夫妻两个“代持”,现在要离婚了,自然也要分房子。
而且,为了这个家,他忙里又忙外,10年的付出,价值就是10万美元吗?12年前放弃的锦绣前程谁来赔?所以,配偶赡养费,贝贝该给!
因为房子挂在贝贝爸爸的公司名下,所以小高把岳父的两家公司也一并告上法庭。
4
被自己的话推上加拿大的法庭的,贝贝爸爸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前几年曾有个华裔老人在加拿大置了一栋独立屋。一天儿媳妇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wh/123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