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医食疗养生篇茯苓
北京皮肤病权威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甘淡性平,补而不腻,利而不峻,还有“四时神药”的美称。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茯苓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热、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另外,茯苓还可以做成茯苓膏、茯苓饼、茯苓酸奶、茯苓酒等食用,《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下面就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茯苓的功效与食用方法吧。药
茯苓,又名松腴、不死面,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取之浸润后稍蒸,及时切片,晒干;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生用。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优愤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茯苓的应用
1.水肿尿少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
2.痰饮眩悸本品善于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
3.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常配伍以人参、白术、甘草。
4.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中医食疗推荐:茯苓豆腐
原料:茯苓粉20g,豆腐g,胡萝卜、香菇适量。
做法:将茯苓粉与豆腐拌合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加小火慢慢焖熟,即可食用。
养生功效:健脾化湿,消食减肥。荷叶茯苓粥
原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g,粳米或小米g,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养生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茯苓当归炖乌鸡汤
原料:活乌鸡1只,茯苓15g,当归15g,枸杞15g,生姜,大枣,盐等。
做法:乌鸡洗净切块,用沸水焯一下待用。锅内加适量水、盐、生姜、大枣,下入乌鸡块、茯苓、当归、枸杞,大伙煮开,小火煲3小时左右即成。
养生功效: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茯苓杏仁奶茶
原料:白茯苓粉50g,杏仁粉50g,牛奶ML、蜂蜜适量。
做法:白将茯苓粉倒入锅中,用凉开水化开。加入杏仁粉,煮5分钟。然后放入牛奶,关火。调入蜂蜜即可。
养生功效:健脾宁心,面色红润。茯苓糕
原料:茯苓50g,面粉g。
做法:把茯苓烘干,打成粉,与面粉混匀。把茯苓、面粉混匀,加入发酵粉,用清水揉合成面团发酵,发好后制成5厘米见方一块的糕状。把茯苓糕上笼用武火大气蒸熟即成。
养生功效:健脾渗湿,宁心安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中医经络推拿是如何让你轻松排毒的 下一篇文章: 养生食疗名老中医独家食疗养生大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ts/123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