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时养生原理一

近日各地降温,天气变冷,大家有没有及时添加衣物呀~顺应时令变化进行养生往往事半功倍,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中医顺应时节变化的养生原则让我们养起来~

顺应自然,因时制宜

四时养生的首要特点是“顺天因时”养护机体,从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念出发,强调“天人合一”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和相应。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周进一步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体既需要自然之物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又必须了解自然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以预防疾病。因而,四时养生不能孤立地研究人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调节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关系,使人体处于对自然的最佳“获取”和“适应”状态。所以,四时养生首先提倡顺应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规律养生。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自然界的万物生长在四季表现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从气候而言,又常见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同时,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在长期的生产和医疗实践中,人们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四季更替、寒暑变化不可避免地干预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与自然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性变化,人体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稳调节。因此,养生实践中,就必须做到顺应四时气候以调养五脏之气,即春养生,顺应春季阳气的生发以舒肝气;夏养长,顺应夏季阳气的旺盛以养心气;秋养收,顺应秋季阳气的收藏以养肺气;冬养藏,顺应冬季阳气的闭藏以养肾气维护人和自然的统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依据五行学说和脏腑功能特点,五脏分别对应不同的季节,如肝属风主春,心属火主夏,脾属土主长夏,肺属金主秋,肾属水主冬。在五脏各自的主时季节,该脏之气就相对较为旺盛。此时养生宜循此规律重点养护,春应养肝,夏应养心,长夏应养脾秋应养肺,冬应养肾。同样,时令的变化还与经络肌肤、骨骼等组织相关。《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所以要根据四时变化与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按照不同季节经气的变化保养脏腑经络。此外,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精气神兼备是生命力的体现。精的生成、贮藏,气的充养、运行,神的状态调节,也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养生应注意顺时保养精气神,尤其应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做到封藏适宜、动静有度、形神共养。“神”即人的意志、情绪、思维活动,是脏腑气血活动的产物,但反过来又能主宰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且与气候时令有关,所以四时调神各有方法。

法于阴阳,和于数术

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运动,既有四时节律,也有昼夜节律,四时养生的宗旨是保持机体内外阴阳的协调。人体保持健康,实际是指人体在自然社会环境中保持“阴平阳秘”的协调状态。四时阴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内在的阴阳平衡,所谓“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立,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因此,养生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和维护其协调平衡状态,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保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协调平衡,养生的关键在于阴阳的依存互根和消长转化。例如,冬至一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一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所以四时养生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就是从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影响人体内环境阴阳平衡的角度提出的调养方法。张志聪《素问集注》解释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由于春夏阳虚于内阳虚则寒,宜用辛热温阳食品以补阳气;秋冬阴虚于内,阴虚则热,宜用寒凉养阴食品以补阴气。实际就是把握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调整人体的阴阳偏差,以保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协调平衡。其具体方法可涉及饮食起居、运动、调养精神等多方面。如果不能如此养生,则易患疾病甚至危及寿命。正如张介宾在《类经》中所说:“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善养生者,宜切佩之。”

“和术数”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种养生方法。术数,指吐纳、导引等方法。吐纳,在古代是一种“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养生手段,类似于近代的气功。导引按趼,即摇动筋骨肢节,举转手足,并与按摩相结合的健身运动,具有疏通气血的作用,类似于现代健身操一类的养生运动(可以参考我们的中医养生功法系列内容)。四时养生运用“和术数”的养生方法,也同样注重时令时辰的特性,主张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应当选择运用适宜的养生技术。如《石室秘录》中的“四时颐养导引法”,以立冬后十五日、立春后十五日行养阳之法,立夏后十五日、立秋后十五日行养阴之法;《杂病源流犀烛》中的“五脏修养法”,以五脏主旺季节行吐纳、导引之法。尽管所用导引、吐纳的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其依据是五脏旺于四时的理论。此外,《黄帝内经》尚提出,吐纳养生在一天之中以清晨“平旦人气生”时最为适宜,体现了重视分时间调养的观念。

这个新系列也会持续更新,欢迎大家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ts/1233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