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尘阁紫薯的中医四季养生观

作者

陈佳钰

排版校对

灵素

春、夏、秋、冬四季,如同四位性格迥异的少女,让万物得以生长化收藏,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我喜欢在拂着和缓的春风中,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以及满园万紫千红的花儿绚烂的绽放;

我喜欢热情似火的夏天,那肆意繁茂的树木尽情展现生命的美好,听着荷塘中的蛙声一片,数天上美丽的星星;

我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金黄色的梧桐叶片片落下,约三五好友登高望远;

我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守着红泥小火炉,倚窗静望冬日的静谧,天晴时的冬日暖阳,暖化了内心……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是这样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这一年四季的美好,便要适应这环境、适应这变化的四时。且看中医人的四季是怎么养生的?

顺春生之势

“春三月,此谓发陈”。

春,是生长之际。万物冲破冬天的寒冷,以“生”的方式迎接新生。在这一阶段,寒冷之气尚存,故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春捂”以防寒邪入侵。

在饮食方面,宜“省酸增辛”,可食用韭菜、茼蒿、香椿、蒜苗、韭黄等,少吃酸寒之品,如果汁、乳制品等。

在此期间,可以多出去郊游踏青、登高望远以调畅心情,但需注意固护阳气,切忌大汗淋漓的运动。

应夏长之时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夏,是繁荣之时。万物成长至鼎盛阶段,呈现出繁盛壮美之态。

在此阶段,我们可晚睡早起,并于午时小憩一刻钟。炎热夏季中,我们更喜欢处在凉爽之地,若长期处于空调房内,则宜穿能护住脚踝的长袜,以防“寒从足侵”。

而在饮食方面,可食用微辛微苦之物,切忌贪食寒凉,亦可饮用陈皮茶、酸梅饮等。

若出现神思不宁、心烦胸闷等情况,可揉膻中穴缓解。

此外,夏季是“养阳”的好时机,我们可以进行天灸、三伏灸以助阳气。

适秋收之情

“秋三月,此谓容平”。

秋,其气下降。秋风肃杀,万物之果落地,万物之叶凋零。

当秋季降临时,我们宜早睡早起,适当“秋冻”来增强耐寒能力,但需注意肩颈与双踝的保暖。

秋于五行中属金,其色为白。故而在饮食方面,宜“减辛增酸”,可食用白色之物,如秋梨、山药、百合等。秋季水果丰富,但水果大多偏凉,以少量、单品种为宜,入夜不食。

此外,“悲秋”之情容易产生,平日需注意减少思虑,可登高望远,亦可揉按太渊穴、大都穴养护肺气,保持从容平和的心态。

守冬藏之则

“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是封藏之机。水冰地坼,万物回归大地而沉眠。这个阶段是养精蓄锐的好时机。宜早睡晚起,临睡可泡脚并按摩脚底。

锻炼以日出后的上午为佳,切忌大汗损阳,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

在饮食方面宜“藏”戒辛,减少烧烤、重辣火锅等辛散之品的摄入,可多吃些腰果、芡实、栗子、枸杞、白果、核桃等以养肾。

冬收之势明显,人的情绪也易闭郁,可常晒太阳,温通经脉,缓解“郁结”的情绪,也可常揉搓肾俞、命门等穴位,增加内在温暖的能量。

四季更替,万物随之生长收藏,冬去春来,岁月轮回。

中医人一直在顺应着自然,中医人的心境不变,中医人的洒脱不变,中医人心中的大爱不变,一直在岁月的流转中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记得分享此文、右下方点个在看

推荐阅读

月经一来就痛经?中医5招告别“大姨妈”的各种不开心

孩子蛀牙?老人牙齿松动?别怕,大医派固齿方来拯救

“五一”来临,中医教你不晕车,才能嗨翻小长假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紫尘阁频道,建议收藏小程序,也可在喜马拉雅APP中搜索“紫尘阁”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ts/12332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