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沛超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之路心理咨询
刘军连工作室 https://m.39.net/disease/a_9372470.html图文原创这几天北京很冷,零下10-5的天气,让人不想出门。不过晚上看到快递到了,迅速下楼去取,猜想是之前买的书到了。果然!《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之路》——一本刚出版的书,电商还没有,是在张沛超老师的公号里看到推荐的,大致是做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们写的成长经历。看完前言,直接翻到张老师写的成长经历,除了他写外婆作为巫师的经历外,有很多是第一次读到,蛮逗的,比如他写到曾经坚持经行(行禅),因为走得很慢,别人真的以为他是盲人,而要去搀扶他!见到他硕士毕业后第一次考博没中,却被心理咨询教学老师看中,引荐进医院工作,第一次报道时,护士打开铁栅栏门,他立即受到三位女士的热烈欢迎,回过神来他想,对方也许把他当精神病人了,立即要来一件白大褂给自己保护上......作为目前很火的咨询师,沛超老师被很多人作为偶像,我之前在B站看到一位女咨询师很迷他,说是偶像,当时就想看看是何方神圣来着。后来翻看了他的书和一些文献,大略知道了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很巧的是,他也曾经参加过禅修营,很受益,并一直坚持打坐,他皈依了师父,尝试将佛学的滋养和精神分析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也尝试从科学界定的框架中抬起头来,去真正触摸来访者和自己的内心。他反复说是来访者心中那些类似俄罗斯套娃般的纯真,教会了他很多。甚至他觉得他从来访者身上所学习的,不比督导告诉他的要少。这一点,我是很相信的。并且,你有多诚恳地面对你的来访者,就会有多大的收获。人和人的相处,其实都是如此。我想,愿意持续去看张沛超老师的东西,是缘分,也是一种必然吧。有一些类似的经历,让我笃定佛学和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益处,也是希望将一些自己受益的点滴和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当然,世俗对佛学的偏见,或者因为我自身学艺不精,所以,这一点,我很谨慎,比较少提。通过学习这样一位有佛学背景的咨询师的路径,其实会给自己一些信心,也给自己一些方法的参考。随着了解的深入,其实发现,根本上,每个人都是在修行的路上——如果你认可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的话。我们都是想要去做更好的自己,过程中兜兜转转,总是有一些既定的路径,在不断延伸。回望从前,那些点点滴滴觉得偶然的东西,似乎都有了很多必然。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精选¥44.9¥4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沛超老师说,到现在他其实看的心理咨询的书不多,倒是人类学、语言学、哲学等等书常看。自己这几天在翻看创造心理学的一些研究综述,发现很多不能从个体层面解释的心理学现象,大家回到社会文化层面,会解释得更好。学者们常常引述一些人类学的研究,各种看起来似乎不是主流文化的研究结果——比如对某村庄特殊习俗的研究等,这些看起来的特别和异常,令学者们着谜,因为很多我们忽视了的文化密码常常就藏在这里。现代化整齐划一,适配出各种可交流的标准化的体系,但其实内核里我们还是那个被历史塑造,被文化不断浸泡的人,如果不是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所谓方法,其实是无根的。再或者,一个症状一种治疗,一段时间后,又重蹈覆辙,可能,我们没法断根,那么,什么方向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呢?偶尔也会想到,之前考PKU社会学博士复试的时候,当时导师问的问题:你觉得文化是什么?是呀,文化是什么?大家也可以思考思考呢。最近也常和孩子爸爸聊天,说有时候看到一些赚钱的手段,会觉得很诧异,比如某位自媒体写作者希望持续日更10年,邀请大家围观,并且给他钱。从人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成长毕竟不是挤牙膏,真正创造性的东西,也不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压榨式”的创造可以出来的。可想而知,这样的方式的持续性,以及能够创造出什么。但是,孩子爸爸说,要对大家有更多的包容,和不同于自己的人有更多的理解,其实如果只把这个看作一种谋生的方式,那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在很努力。从这个层面看,其实就真的可以对那些即便是异于常理的事情,给予理解。我不会这样做,但是也充分的理解。我想,这也是所谓的文化吧。这些不断熏染我们的符号、语言或者传统等等,最终把我们塑造成什么样子,其实都是未知的,也是一个不断主客体互相影响的过程。我们选择,我们成为;我们成为,我们继续选择......人生,也因此,才会变得有惊喜。所以,沛超老师说,看起来已近不惑,他不知道,下一个10年,他将去往何方?下一个10年,我也不知道,或者说不想去预设什么,不关心未来会怎样。因缘到了现在,就尽量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吧。只是希望自己少一些拧巴,多一些对自我对他人的真正接纳吧。就比如今天看到沛超老师引述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万物”,每一天,其实都是不断经历的过程,如果可以,让自己尽量都是收获的过程。沛超老师说,他之前参加禅修营收到一个礼物,那就是每天常常问自己:自己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是什么感受?这个礼物我收到了,也在此赠送给大家~我们一起努力!作者:若水北大社会学硕士,11年报社记者编辑经历,心理咨询师成长中。
上一篇文章: 读懂中国自信参考消息数字报走进北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ycs/123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