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长起义后密谋叛乱,董其武求情,主席批示
作者:东旭
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会议,可是刚下车,就看到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向他走来,对他说:你被捕了!
堂堂一个军长,到底犯了什么错?
刘万春是傅作义的部下,第军(辖第师、第师、第师)军长兼第9兵团副司令官。
年9月19日,刘万春在绥远归绥率部起义,所部被改编为我军第36军。
既然如此,刘万春为什么还会被捕,是不是他起义前作恶太多了?应该不是。
众所周知,我军对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是一贯的,那就是一旦弃暗投明就既往不咎。
比如有个叫白金辉的土匪,年在赤峰附近枪杀了我军4名师级干部,后来因为投奔了傅作义,在年起义而没有被问责,而且还成为解放军的一名团长。
可见,刘万春不是因为之前做过什么被捕,一定是在起义后做了什么违法的事才身陷囹圄。
那么,刘万春已经弃暗投明,而且还身居高位,为什么还要做坏事自毁前程?这要从他与蒋氏之间的关系说起。
刘万春,回族人,年出生在河北交河,青年时期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保定军校比黄埔军校还老,那里走出很多名将,他们大都成为民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蒋氏八大金刚中的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出自保定军校;国军名将白崇禧、罗卓英、薛岳、刘文辉、白崇禧也是保定军校走出来的;中共名将邓演达、叶挺、董振堂也来自那所学校。
同样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刘万春,军事生涯也可圈可点。
刘万春从小爱读兵法,有军事天赋,军校毕业后如虎添翼。
他年从军后升职很快,短短四年就担任了蒋军独立第8师1团团长。
要知道叶挺从士兵到团长,还用了7年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当团长的时候,刘万春没有什么背景,跟蒋氏并不认识。
直到年,刘万春才进入蒋氏的视线。当年一月,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氏在武汉视察完部队后,临时起意,前往湖北西阳北伐军视察,刘万春当时就驻扎在那里。
1月10日这天,蒋氏在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的陪同下,到独立第8师视察。
师长闻讯后忙不迭来迎接,陪着蒋氏到训练场去。
他提前接到电话,安排自己的王牌团一团在训练场操练,好给上峰一个最佳印象。
一团的团长,正是刘万春。
当时,刘万春正带领着部下进行操练,对蒋氏的到来视而不见。
师长以为他没有听见,故意咳嗽两声,那意思是让团长赶紧向总司令汇报,但是刘万春没有反应。
师长生气了:“刘团长,总司令来了!”
刘万春头也不回地说:“我正在指挥‘作战’,不能中断!”
师长气得脸色大变,蒋氏却摆手示意他不要发作。
蒋氏对这个年轻的团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常欣赏他的作风,饶有兴致地看着部队操练。
操练结束后,刘万春这才转身来到蒋氏面前,来了个立正报告。
蒋氏点点头,微笑着对刘万春说:“年轻人,你治军有方,很像周亚夫,好好干,前途无量。”
周亚夫是西汉将领,以治军严明闻名,有一天汉文帝到军营视察,周亚夫没有跪拜,说是军装在身,皇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欣赏。
刘万春上过学,自然知道这段典故,听后大受鼓舞。
从此,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一路绿灯,不到一年就担任了20军2旅旅长。
年7月,刘万春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上校高参。
众所周知,山西是阎锡山的独立王国,刘万春到山西去是代表蒋氏去的,跟钦差的性质也差不多,足见蒋氏对他的信任。
可是他在山西还没有站稳,调令就下来了;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点名让刘万春到自己的麾下当上校参谋。
刘万春之所以被重用,不光是蒋氏的信任,还有一层关系:顾祝同是保定六期生,刘万春是九期生,是顾的学弟。
有了这两层关系,刘万春就有了用武之地。
年,蒋氏决定在江西成立被称为第二黄埔军校的“庐山军官训练团”,对蒋军中低级将领进行培训。
蒋氏亲自坐镇,陈诚任团长,罗卓英为团副,日本人称的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之一的杨杰为总教官,可谓精英荟萃。
深受蒋氏和陈诚信任的刘万春,同样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少将科长。
在开学典礼后,蒋氏还专门接见了刘万春,问他的妻子在哪。
当蒋氏得知刘万春的妻子还在山西的时候,不满地对陈诚说:“你这个上司怎么当的,怎么能让人家夫妻当牛郎织女呢?”
不能不说,蒋氏笼络人的手段非常高明,一句话就把刘万春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此之后,刘万春对蒋氏更加忠心,升迁速度也大大加快。
年3月,刘万春调任绥远,担任了第2游击区少将司令。
从此,刘万春真正走上战场,锋芒毕露;他不但多次打败日军,还让我军吃过苦头。
年4月上旬,刘万春率领一千守军在右玉顶住了我晋绥军区独三旅余人一天的进攻,此战最后以我军撤走而告终。
因为绥远是傅作义的地盘,从此刘万春的命运就和傅作义联系在一起。
年3月,傅作义担任了绥远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刘万春的职务是中将副司令。
这时候蒋氏已经发动了内战,铁了心要跟共产党一决雌雄,刘万春作为蒋氏的忠实干将,也身不由己上了战场。
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刘万春曾经上司傅作义率领20万大军接受改编。
傅作义傅作义的起义对刘万春的震动很大,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像傅作义这样大的官都投降了,自己还苦撑什么?
其实当解放战争爆发的时候,刘万春就想不通,心情很苦闷,他曾经对陈诚抱怨说,中国饱经战乱,从清朝灭亡后几乎没有中断过,抗战也从年开始打了15年,百姓饱经战乱之苦。
好不容易抗战胜利了,盼来重建家园,战争又爆发了,百姓又该受苦了。
陈诚说:“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一切听委座的。”
刘万春听了默然,只能服从,别无选择。
但是当傅作义起义之后,有一个人心里毛了,他就是时任蒋军绥远主席兼保安司令的董其武。
董其武和傅作义一样都是山西人,29岁起就成为傅的部下,把比自己大4岁的傅作义当大哥,对其忠心耿耿。
老上级都起义了,自己还等什么?董其武随在年2月就飞往北平,对傅作义表示:“大哥咋办我咋办!”
但是直到8月起义还没有促成,这是何故?
当时绥远一共有6万多军队,军队将领意见不一,有的坚决主张起义,有的在犹豫不决,有的反对起义。
各种力量在激烈较量,所以直到9月中旬起义才完成。
那么到底是谁不同意起义?
一是第九兵团司令孙兰峰,二是副司令军军长刘万春。
绥远当时一共5个师(还有6个骑兵旅),军就下辖3个师,他指挥的兵力就占了绥远总兵力的差不多一半,他们的态度举足轻重。
孙兰峰是因为多次跟我军作战,对共产党不信任,害怕秋后算账;而刘万春是因为他心中忠君思想严重,觉得士为知己者死,他把蒋氏看作自己的知己者,拉不下面子。
刘万春当时不但阻挠起义,还默许手下,砸了进步报纸《奋斗日报》报社。
7月17日,事态进一步发展,师部队军官竟然袭击了傅作义起义联络处,造成人员伤亡。
形势万分危急,傅作义不得不亲自出马。
蒋氏也不甘心,派时任国防部长的徐永昌到了绥远。
徐永昌曾经主政绥远,在当地影响很大。
但是蒋军已经大势已去,物资短缺,他手里也没有什么筹码,不能让将士动心。
而傅作义带来了一火车的食品、棉衣和银圆,士兵们一见眉开眼笑。
因此,徐永昌的到来并没有能阻止起义一步步进行下去。
蒋氏恼羞成怒,给绥远的保密局特务头子赵恩武发去电文,要他就地刺杀傅作义。
但是傅作义早就料到,从北平带去了大量警卫部队,特务们根本没有机会近身。
随后,徐永昌拿出蒋氏的亲笔信,交给刘万春,希望刘万春把部队拉走。
但是刘万春愁眉不展,因为他已经没有能力掌控军队了。
9月17日,徐永昌黯然离开包头,临走时刘万春表示自己“忠于委座”,身在曹营心在汉。
次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的签字仪式在包头银行礼堂举行。
在董其武签下名字后,刘万春事出无奈,第二个写了自己的名字。
不过,他是写到了第三个位置上的,第二个位置是留给了绥远的二号人物孙兰峰。
当时孙兰峰还没有最后下决心,董其武签完字后,专门在第二个位置放了一个茶杯。
19日凌晨,经过劝说的孙兰峰才最终签下自己的名字。
年1月,刘万春的第军改编为我36军,他还是军长。
按说这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刘万春已经是我军的一员,组织上对他充分信任,他完全可以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比如董其武将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年还被授予上将。
即使是当过土匪,参加过红军后来叛变过,还投靠过日军的蒋军骑兵第十一旅旅长陈秉义,最后也得以善终。
可是刘万春鬼迷心窍,不走阳关道,偏走独木桥,难忘蒋氏。
在他的安排下,蒋军保密局绥远站站长赵思武以绥远省骑兵整编第12旅副旅长职务潜伏下来,而且还带着电台,秘密与台岛联系。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留言在军中流传,绥远起义部队在两三个月内就先后发生叛变事件五十多起,参加者三千多人。
其中鄂友三的骑2团在团长毕宝熙带领下叛变,我方派到该部的团政委彭志超等14人
被害。
正因如此,我军下决心对刘、鄂、张等采取措施。
年11月,刘万春等人到北京开会,被当场逮捕。
董其武
董其武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他知道刘万春等人被捕是咎由自取,但他又斗胆为几人求情——“念在他们都是参加起义签字的人,宽大处理吧!”
在蒋军将领中,董其武口碑很好,蒋军军官流行娶姨太太,他却只有一个老婆,而且不逛妓院。
都说“慈不掌兵”,但是他却心怀慈悲,总是为部下着想。
年2月,董其武赴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他到那一看就活了,将官们不是去学习,而是去享受了。
董其武他随即打算到前线去,告诉蒋氏说:“茶虽香浓,但我喝不下去。在那里我透不过气,满脑子都是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我要回到吃土豆睡土炕的弟兄们中间去。”。
在绥远起义的时候,他没有为自己提任何要求,而是为自己曾经的弟兄们考虑。
他对傅作义和我方代表说:“我早已把绥远部队当成自己的兄弟,希望你们一定要对他们一视同仁。对他们进行基本的生活安置,绥远本就不发达,不解决6万多人的生计难以解决,希望妥善考虑,能不能不杀。”
在他的力争下,组织决定用“绥远方式”安排起义官兵,即保留原来的编制,暂时不进行改编。
主席得知董其武的请求后,当即表示:“不要杀,可留下他们的性命。”
主席在阅读二十四史的时候,曾经在书上写下了“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的批语,这符合他一贯的思路。
刘万春不属于战俘,是起义人员,主席对他的处理显示出了灵活性,体现出包容。
年3月,刘万春被转押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看押,直到年又将刘万春转押北京秦城监狱。
年特赦最后一批战犯,刘万春因离开战犯管理所,所以错过此次机会,直到年才最终获自由。
晚年的刘万春在北京定居,担任委员后,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生活还算安宁。
在此期间,刘万春还写了《我的戎马生涯》这本回忆录,回忆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
他深有感触地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负责,我虽然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但是我庆幸当年起义的选择。我的事情如果换了是蒋军,毫无疑问会被杀头,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主席……”
年,刘万春在京因病去世,终年93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acs/123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