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养学派饮食有节nbsp药膳调养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历代养生家和医家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其养生之道在顺应、养性、动形、静神、温补、培元、调气、药饵、食养等方面各有所长,从而形成了各有侧重、自成体系的诸多学术流派,如顺应学派、养性学派、动形学派、静神学派、温补学派、培元学派、调气学派、药饵学派及食养学派等。
这些养生流派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建起了传统养生学的文化宝库。本期介绍这些养生流派的起源、理论和特点等。
食养学派——饮食有节药膳调养
食养学派主张食养、食补、食疗,通过研究食物的性能,以合理饮食来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内经》较早记载了食养的概念:“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并认识到饮食营养的重要性:“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说明饮食为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物质。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饮食保健,孙思邈奠定了我国食养学基础,提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
这一思想对后世食疗学派的医家、养生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孙思邈的弟子孟诜堪称世界食疗的鼻祖,其所著《食疗本草》是我国和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食疗专著,“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
孟诜提倡“祛邪用药,补养用食”。强调食疗既可避免药物偏性,又可维护身体健康。
南唐陈士良对其继承和发展,写成《食性本草》。
继之,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贾铭的《饮食须知》、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等食养著作都丰富了食养学派的饮食养生内容,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食养学派的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并强调饮食养生保健应注意谨和五味、按时节量、避免偏嗜、宜清洁忌厚味,才能保证机体健康,防止疾病发生,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白癜风怎么得的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需要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guweiclothing.com/zacs/1223537.html